𝗢𝗻𝗲 𝗱𝗮𝘆 𝗶𝗻 𝗧𝗛𝗨|清华园 走在清华校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点一个是“大”,一个是“洋”。 - 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五环内,校园里有大片的青草坪可谓少见,那种开阔感让人印象深刻。同为百年名校,在我看来北大是中式古典,清华则是西洋风格,就像是外国影视作品中的校园。 - 查阅资料了解到:“与近代其他高等学府不同的是,清华用的是美国退还超索的庚子赔款所创办……由于经费充足,清华的校园建设在规模和质量等方面……为其他高校所难企及。”更关键的是,当时的校长周诒春提出“要建设一个完全美国式的大学”的设想,决定了清华校园建筑的风格。从最早的清华学堂、四大建筑,到后来的新四大建筑,再到五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持续扩建,清华的校园版图不断延伸,建设步伐也从未停止。 - P1 清华学堂(1910s),最早的教学楼,虽然45°侧面的主入口是其建筑特色,但我觉得蓝天绿地加上青砖红瓦的这个角度很是舒服 P2 大礼堂(1921年),拥有罗马式穹顶、罗马式和希腊式混合的古典廊柱 P3 明斋(1930年),也采用了45°转角的设计,建成时作为男生宿舍,现为社会科学学院院馆 P4-5 图书馆二期(1931年),采用45°转角连接了一期建筑 P6 化学馆(1933年),新古典主义风格,藤蔓植物在表面野蛮生长 P7-8 生命科学馆(1998年),本以为这栋也属于早期建筑,没想到它的年纪比我还小,完全没有看到千禧年常见的建筑元素 P9-10 理科楼(1999年),依旧采用了红砖墙的设计,风格达到了统一 P11 遇见彩虹 P12 水利实验馆(1933年)也是早期的重点实验室 P13 不知叫什么楼,据资料显示,在清华校园的建筑中,红砖一般用于相对重要的建筑物,而灰砖则用于楼层低矮、规模较小的建筑中。 P14-15 新清华学堂建筑群(2011年)砖红色的外墙,是对校园里传统建筑色彩的延续,主体上宽下窄的设计好像一顶帽子 P16-17 主楼(1960s),是校园内另一南北轴线的端头,体现了苏联的设计风格,对称、庞大 P18 校外不远处就是清华同方科技大厦 镜头下的校园 北京 清华大学 建筑摄影 建筑美学 梦想中的大学 光影 索尼 民间招生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