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白嫖装逼栽了!”男子为了体验新款手机,一年内在某二手平台购买 12 部手机全部退货,再次购买超万元手机申请退货被拒!男子认为平台承诺七天无理由退款,不给自己退货就是玩不起,于是起诉平台要求退款,可法院的判决让男子措手不及! 一个挺会“钻空子”的哥们,不知道从哪琢磨出个“零成本体验新款手机”的招儿,盯上了二手平台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 他的想法特别简单:反正能无理由退,我买了先用着,过够瘾了再退回去,一分钱不花,还能天天换新款,多划算?更重要的是,拿着最新款的手机出门、发朋友圈,能收割一波羡慕的眼光,那种“我用上了高端机”的虚荣心,简直能让他飘起来。 就这么着,这哥们在一年时间里,在同一个二手平台前前后后买了12部手机。每一次操作都跟走流程似的,精准得很:先用信用卡下单,这样不用占用自己的现金流。 相当于“先享受后付款”;手机一到手,立马拆开体验,拍照、玩游戏、带出去跟朋友聚会,把能装的逼都装了个遍;然后掐着点算日子,就等快到第七天的时候,准时在平台上申请退货,理由要么是“不喜欢”,要么是“不符合预期”,反正都是些没法反驳的“无理由”。 前12次,他都顺顺利利退了货,一分钱没花,把12部新款手机挨个体验了个遍。这哥们估计是尝到了甜头,觉得自己这招万无一失,平台的规则就是他的“免费体验券”,于是胆子越来越大,又瞄准了一款价值过万元的高端手机。 他想着,之前12部都能退,这第13部肯定也没问题,抱着同样的心态下了单,拿到手机后照样四处炫耀,等着七天一到就退货。 可这次,他没等来预期中的“退货成功”通知,反而收到了平台的拒绝消息,平台直接驳回了他的退货申请,明确说这手机不能退。 这哥们一下子就炸了,觉得平台这是“玩不起”:你明明白白写着“七天无理由退货”,我之前退12次都没说啥,现在凭啥不让我退第13次?这不就是双标吗? 他越想越气,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了,干脆一纸诉状把平台告上了法庭,要求平台履行承诺,给他办理退货退款。 开庭的时候,这哥们还理直气壮,当着法官的面说:“平台的规则就是‘无理由’,没规定一个人能退多少次,我退13次怎么了?这是我作为消费者的权利!”那架势,仿佛自己真的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可他万万没想到,法院的判决让他彻底措手不及,直接浇了他一盆冷水。 法官审理后给出的判决特别明确:他的行为根本不是正常的消费行为,而是典型的“权利滥用”。法院认为,“七天无理由退货”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网购时“看不见摸不着”的痛点,让消费者能放心购物,比如收到货发现质量有问题、和描述不符,或者确实用着不合适,这时候退货才是合理的。 但这哥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正购买手机,连续12次下单退货,明显是把平台的售后服务当成了自己的“免费手机租赁库”,目的就是为了零成本体验、满足虚荣心,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消费者的范畴,也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法律保护的是真诚的交易和合理的维权,而不是这种精心策划的投机取巧。 最终,法院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这也就意味着,他必须自己为这部价值过万元的手机买单。 拿到判决书的时候,这哥们估计是一脸错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玩了一年的“小聪明”,最后栽在了第13部手机上。其实这一点都不意外,他以为钻了规则的空子是赚了,殊不知这种“薅羊毛”的行为,早就触碰了规则背后的底线。 这事儿曝光后,网友们的看法出奇地一致,没人同情这哥们,反而都觉得他是“自食其果”。有人说:“出来混迟早要还,天天想着白嫖,不栽才怪”;还有人担心:“这种人多了,商家肯定会收紧退货政策,到时候咱们这些正经消费者想退货就难了”;更有人吐槽:“他退回去的那些手机,说不定又被当成‘全新’的卖给别人,谁买到这种被人深度体验过的‘摸摸机’,不得恶心半天?” 网友们的担心不是没道理。 这种滥用规则的行为,看似只损害了平台和商家的利益,其实最终会伤及我们每一个普通消费者。 这种靠走捷径、占便宜换来的虚荣心,本来就像泡沫一样一戳就破。 拿着不属于自己的手机炫耀,就算能得到一时的羡慕,那也是虚假的光环,根本撑不起真正的体面。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靠白嫖来的高端产品撑起来的,而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赚来的。 “七天无理由退货”给了我们便利和保障,但这份权利需要我们好好维护,而不是用来钻空子、谋私利。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消费时代,谁都想享受规则带来的好处,但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别总想着走捷径、占便宜,不然迟早会像这个哥们一样,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代价。 信息来源:湖北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