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年,朱棣将姚广孝的遗书,递给孙子朱瞻基。他打开一看,吓得目瞪口呆。上面赫然写着:明朝百年内,将有三大巨变。每一变,都是血光之灾。 1424年,朱棣行将就木,拿出姚广孝上奏的最后一份奏折给孙子朱瞻基。这位”黑衣宰相”留下的预言究竟有多神准?三大血光之灾又是什么?当朱瞻基打开那封神秘遗书时,他看到的预言让整个明朝都为之震撼。 说起姚广孝这个人,那可真是明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个和尚不简单,人称”黑衣宰相”,是朱棣能当上皇帝的最大功臣。别看他披着袈裟,但心里装的可都是权谋天下的大事。 姚广孝本名道衍,1335年出生在长洲一个医生家庭,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但这个和尚跟别人不一样,他不光会念经,还精通兵法、天文、历算,简直就是个全才。最厉害的是他那双眼睛,相士袁珙看了都说:“这僧人眼眶三角形,体态像病虎,天性嗜杀,是刘秉忠那样的人物!”姚广孝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因为刘秉忠就是辅佐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大功臣。 1382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让高僧们去各藩王府诵经。姚广孝主动要求跟燕王朱棣去北平,这一去就改变了历史。在燕王府,他跟朱棣夜夜密谈,一句”殿下要做皇帝吗”彻底点燃了朱棣心中的野心。 建文帝登基后开始削藩,各个藩王都被收拾得很惨。姚广孝看出苗头不对,立马劝朱棣起兵。当时朱棣还犹豫,觉得”百姓都支持朝廷”,姚广孝直接回了句狠话:“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这话说得够霸气,也够冷血。 起兵时檐瓦坠地,这对士气的影响太大了。古人如此信天命,这档子事简直是崩盘的节奏。姚广孝怎么说的”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坠,将易黄也”。就这样几句话,把士气又拉回来了。这就是姚广孝的厉害之处,总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靖难之役期间,姚广孝留守北平,击败了朝廷数十万北伐军。他给朱棣的战略建议也很到位:“不要去攻城池,直接打京师。”朱棣听了他的话,一路南下,最终成功夺取了天下。 朱棣当了皇帝后,要封姚广孝为太子少师,还想让他还俗享受荣华富贵。但姚广孝拒绝了,仍然住在庆寿寺,穿着僧衣过日子,这倒是很有骨气。 姚广孝推算出明朝国运,百年内有三大巨变:辛丑年一变,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庚寅年一变,龙战于野,血色玄黄;甲午年一变,亢龙有悔,仇杀无尽无期。 第一变说的就是靖难之役。太子朱标早死,建文帝继位后德不配位,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江山。这场叔侄相争,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建文旧臣几乎被杀光,确实是血光之灾。 第二变指的是土木堡之变。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怂恿下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包围,二十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皇帝都被抓了。这一仗打得明朝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永乐年间的雄风了。 第三变说的是夺门之变。明英宗被放回来后,在心腹的帮助下发动政变,重新夺回皇位,这期间又是一番血雨腥风。而且从此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从王振到刘瑾再到魏忠贤,一个比一个厉害,皇帝反倒成了傀儡。 单从姚广孝推演的大明命数三巨变内容来看,它应该是对应了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这三事件。事实证明,姚广孝的预言确实都应验了。 1418年,84岁的姚广孝病逝在庆寿寺。临死前他跟朱棣提了个要求,希望能放了被关押多年的高僧溥洽。朱棣答应了,还追封他为荣国公。这个和尚一生见证了明朝的兴起,也预见了它未来的劫难。 说实话,姚广孝这个人挺复杂的。他是个有大才能的人,但手段也确实够狠。靖难之役死了那么多人,他作为主要策划者,身上肯定沾着血腥。不过从历史角度看,他的确是个能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姚广孝的三大预言最终都成了现实,这究竟是巧合还是他真的能看透天机?一个和尚为什么能如此精准地预测王朝命运?你觉得历史上还有哪些神奇的预言?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