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逗不逗,一个打了一辈子,从香港打到好莱坞的男人,71岁了,坐拥30亿,居然连把自己的孩子叫回饭桌上,都做不到。 咱们身边人看了,总觉得他当爹挺尽心的——一门心思搞事业、拼命挣钱,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住好房子、上好学,能提供的资源都给了,觉得这就是对孩子好。但他可能没太注意,孩子想要的,其实不是这些。 孩子小的时候,开家长会,盼着爸爸能来一次,结果来的往往是助理;下雨天,别的小朋友被爸爸抱着遮雨,他的孩子只能跟着保姆走; 晚上想让爸爸讲个睡前故事,得到的可能只是提前录好的音频。那些年,他要么在片场拍戏,要么在各地跑宣传,要么为了工作应酬,总想着“等忙完这阵,等事业再稳点,就多陪孩子”,可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过去了就回不来了。 房祖名从小就顶着“成龙儿子”的名头,走到哪儿都被人这么称呼,他一直想摆脱这个标签,证明自己是房祖名,不是谁的附属; 吴卓林后来在国外生活,在超市里理货、搬东西,挣的钱刚够自己生活,也很少主动提自己的父亲。有人说他们不懂事,可仔细想想,不是孩子不想要父爱,是当年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父亲的时间都给了工作,等后来想弥补,孩子已经长大了,彼此间的距离也远了。 其实咱们普通人都明白,当父母的,不用非要做到多成功。钱再多,也填不满孩子小时候缺的那句“爸爸陪你”; 名气再大,也比不上小时候把孩子举过头顶,陪他看看风景的瞬间;房子再大,也不如一家人围在小桌子旁,就着家常小菜聊天的温暖。咱们过日子,哪有那么多“大事”要忙?孩子要的从来不是大富大贵,就是爸妈能在身边,一起吃吃饭,难过了有人安慰,开心了有人分享。 你说,做人父母,到底是拼尽全力给孩子物质上的“最好”重要,还是安安稳稳陪孩子慢慢长大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