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人凤至死也没明白,为什么吴石是“东海”?为什么老蒋看到了吴石手绘的舟山群岛布防图,一言不发,连夜命令撤军,放弃倾注很多心血的舟山。 1950年春,一份审讯报告悄然送到蒋介石面前,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承认自己就是代号“东海”的情报人员,并附上手绘舟山群岛布防图。这张图暴露了国民党东南沿海最后屏障的所有弱点,让蒋介石瞬间放弃经营已久的战略要地。毛人凤到死都想不通,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1950年初,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把舟山群岛当作东南沿海重要据点。这里靠近长江口,控制杭州湾通道,地理位置重要。蒋介石集团调集资源,集结十二万部队,构建防御体系,储备补给,修建工事和机场,打算以此为基地反扑大陆。舟山主岛定海机场启用,国民党飞机多次出动,袭击上海等地。 吴石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军事经验丰富,负责多项计划,包括舟山防御方案。他接触核心机密,了解兵力分布和弱点。吴石使用“东海”代号,向解放军传递情报,帮助分析国民党动向。当时,海南岛战役接近尾声,国民党守军败退,暴露岛屿防御不足。蒋介石集团依赖海洋障碍,但海南失守打破幻想。舟山成为重点对象,却面临情报泄露风险。吴石熟悉每个岛屿配置和后勤,他的行动支持了渡海准备。 审讯报告送到蒋介石手中,只有一句陈述:吴石承认自己是“东海”。蒋介石查看附上手绘舟山群岛布防图,图上标注兵力、火力点、后勤库存和薄弱地段。几乎同时,海南岛失守消息传来,国民党部队溃散。蒋介石下令撤离舟山十二万部队。撤军从1950年5月13日开始,到16日结束。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得知后,试图理解后果。 他主管情报,以为逮捕吴石封锁渠道,却不知吴石掌握舟山核心秘密。那张图让防御透明,解放军可针对进攻。海南岛于5月1日解放,证明渡海能力。蒋介石决定避免舟山成战场,部队退台湾。吴石的行动源于民族统一追求,不愿士兵无谓牺牲。他担保情报准确,推动撤军。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与其他三人一同就义。 毛人凤一生从事情报活动,却未理解吴石行为力量。这事件显示情报决定作用,舟山撤军后,解放军于5月19日进驻,避免冲突。国民党调整台湾防御,吴石牺牲促进和平进程。他的奉献体现了为国家利益担当的精神,在历史中留下印记。 吴石不是共产党员,但他看清国民党败局,不愿舟山成血肉战场。他选择承认身份,用生命换取士兵生机,避免更大损失。毛人凤不懂,这种信念远超阴谋。事件提醒我们,战争中,人心向背决定胜负。国民党在舟山投入多,却因情报崩盘。蒋介石撤军保全力量,但暴露整体弱势。吴石情报包括兵力细节,让解放军准备充分。海南失守加剧压力,两事结合成转折。 回顾1950年东南战局,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后,舟山成残存据点。蒋介石增兵十二万,立体防御,但吴石情报改变一切。他的布防图详尽,火力死角一览无余。审讯中承认“东海”,等于宣告舟山不可守。毛人凤以为抓人结束,却忽略情报深度。蒋介石看到图纸,联想到海南溃败,下撤军令。部队退守台湾,舟山和平解放。这段历史说明,情报战关乎大局。吴石的举动,避免了渡海作战伤亡,推动统一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