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靠岸日本!爱达邮轮独家回应 11月19日,中国邮轮“爱达・地中海号”放弃原定于20日早晨在日本宫古岛市平良港的靠岸计划,取消乘客下船。 爱达邮轮回应称,爱达邮轮始终以乘客和船员的安全为第一要务。“我们正密切关注相关情况,将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并根据客人的反馈和需求,综合评估运营条件,适时做出航线等调整。” 其实爱达・地中海号取消宫古岛停靠这事儿,看着是临时变卦,实则全是中国邮轮市场那套 “包船逻辑” 在背后起作用,再加上点时局里的小插曲,可不就顺理成章了。 先得把根子说透,这船是旅行社包的,不是邮轮公司自己卖散票。在中国邮轮圈,包船可不是新鲜事,早就是主流玩法,据说代理渠道占比能超 90%,比国外成熟市场的 68% 高出一大截。 这模式说白了就是旅行社先把整条船的舱位全买下来,掏真金白银给邮轮公司,然后自己再卖票赚钱。既然钱是旅行社先垫的,话语权自然就攥在他们手里 —— 航线改不改、停不停靠,本质上得看 “金主爸爸” 的脸色。 爱达邮轮说 “根据客户要求” 调整,这话听着客气,其实就是行业规矩,毕竟包船商连定价权都有,改个停靠港算啥,真要是游客不买账,旅行社砸在里面的钱可就打水漂了。 再看这船本身,8.6 万吨的吨位,12 层甲板,能装 2680 名乘客,1057 间客房里一半多都带露台,按理说配置不算差,今年 4 月还从厦门出发跑过 9 个赴日航次,对这条线本该很熟。 可偏偏这次在宫古岛栽了跟头,关键就出在 “时机” 和 “人” 身上。当时啥情况?日本首相刚因涉台言论惹了众怒,中方直接暂停了日本水产品进口,民间情绪本就有点微妙。 而邮轮上的乘客,按现在的行情猜也能知道,少不了占邮轮预订量七成以上的银发族 —— 这些叔叔阿姨有钱有闲,追求的是省心舒服,最不爱凑敏感局势的热闹。 旅行社要是没点眼力见,真把船开过去,万一游客闹情绪说 “不去了”,或者上岸后体验不好回头投诉,那之前砸进去的包船费、宣传费全得泡汤,这种亏本买卖谁也不会做。 这时候再品爱达邮轮说的 “安全为第一要务”,就不只是场面话了。这里的 “安全” 不光是船体没故障、港口没台风,更得算上游客的心理安全和行程体验安全。 要是真硬着头皮靠岸,遇上点民间情绪的小摩擦,或者游客觉得 “这时候去日本不舒坦”,传出去就是砸招牌的事儿。 而且邮轮公司还得 “遵守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当时中日之间刚有点经贸上的摩擦,虽说没明文禁止邮轮靠岸,但聪明的企业都懂 “顺势而为”,借着 “客户要求” 调整航线,既不得罪包船商,又呼应了大环境,简直是一举两得。 其实这种包船商主导航线调整的事儿,在圈子里早有苗头。之前就有旅行社因为台风、疫情这些不可抗力,包船后卖不动票亏得底朝天,甚至直接退出包船市场。 这说明包船商对风险比谁都敏感,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赶紧调整。这次宫古岛的事儿,虽说不是天灾,但民间情绪和外交氛围的变化,在他们眼里跟 “不可抗力” 也差不了多少 —— 毕竟游客的脚和钱包才是最终的指挥棒。 你看青岛出发的 “蓝梦之歌” 号,暑期航次里老年人和青少年占了近一半,跟团游的客人最讲究 “顺心”,要是地中海号上的 2680 位乘客里有一半人表达不满,旅行社的电话不得被打爆? 再说了,邮轮公司也犯不着跟包船商拧着来。中国邮轮市场早就不是靠低价厮杀的年代了,像维京邮轮都开始专门做银发族的高端生意,一价全包还限制年龄。 爱达邮轮要是得罪了掌握大量客源的包船商,以后谁来买它的舱位?要知道地中海号光是建造成本就花了 4 亿欧元,运营一天的成本都不是小数目,与其跟 “金主” 掰手腕,不如顺着客户要求改个航线,还能落个 “重视游客需求” 的好名声。 这么一想,这事儿就特清楚了:包船模式给了旅行社说一不二的话语权,民间情绪和游客偏好让旅行社不敢冒险,邮轮公司为了成本和口碑只能配合,再加上政策环境的微妙变化,取消停靠宫古岛根本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各方都算得明明白白的必然结果。毕竟谁也不会跟钱和口碑过不去,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