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蒋经国的实力和威望,完全是可以在1988年去世的时候,将台湾省交到他的儿子手中。当时,长子蒋孝文55岁,次子蒋孝武43岁,三子蒋孝勇40岁,可以说都有资格,继任蒋经国的位置。怎么就没把权力传给儿子,反倒让蒋家彻底从台湾政坛消失了? 蒋经国要是真想把台湾的权力传给儿子,以他在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望,按理说不是没可能,但架不住自家三个儿子实在不给力,再加上外面的环境早就变了,根本容不下蒋家继续世袭下去。 长子蒋孝文算是蒋介石和蒋经国最开始寄予厚望的接班人,从小就被当作蒋家第三代来培养,早早送进陆军军官学校历练,还安排了台湾电力公司桃园区经理、国民党桃园县党部主任委员这样的肥差攒资历。 可这位大少爷从小被宠坏了,根本不是当政的料,在军校里就不服管教,甚至开枪伤了蒋介石的卫士,闹得满城风雨,最后被送到美国留学也没收敛,酒驾、违章被美国法院判入狱3天,还因为屡肇事端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境。 回到台湾后更是变本加厉,通宵酗酒不说,还染上了家族遗传的糖尿病,1970年冬天因为醉酒忘记吃药,低血糖导致脑部严重受损,捡回一条命后智力却只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连完整的话都说不连贯。 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蒋孝文已经卧病在床十几年,走路都得靠妻子搀扶,灵前吊唁时嘴巴不停颤抖,连父亲的葬礼都撑不下来,这样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别说执掌台湾,就算把权力送到他手上,他也接不住。 次子蒋孝武原本是最有可能接上权力棒的,他比大哥安分些,还主动学着蒋经国当年的路子,刻意拉拢情报系统,想从掌控特务机构起步积累政治资本。 可他千算万算,没料到一场“江南案”彻底毁了他的前程。 1984年,华裔美籍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在美国写了一本《蒋经国传》,里面披露了不少蒋家的敏感往事,当年10月就被台湾情报局雇佣的竹联帮分子在美国旧金山刺杀身亡。 案件曝光后,凶手陈启礼、董桂森等人要么录音自保,要么在法庭上直接指认蒋孝武是幕后主使,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蒋孝武亲自下令,但他长期与情报系统密切往来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中外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矛头指向他。 更关键的是,江南是美国公民,台湾特务跑到美国领土杀人,直接触怒了美国,里根政府不仅下令驱逐了所有台湾在美特务,还强势要求蒋经国彻查到底,甚至派调查组来台测谎取证。 蒋经国为了平息事态、堵住悠悠之口,只能“弃车保帅”,把蒋孝武调离台北这个政治中心,打发到新加坡去当“驻新加坡副代表”,从此父子再也没见过面,蒋孝武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终结。 1985年,蒋经国还两度公开表态“从来没有考虑蒋家成员接班”“蒋家不能也不会参选下任‘总统’”,等于从法理上断了儿子们的接班可能。 三子蒋孝勇是三兄弟里最懂事的一个,没有大哥的荒唐,也没有二哥的争议,跟着父亲打理过不少党务和工程事务,做事还算靠谱,但论政治资历和威望,在国民党内部根本排不上号。 他之前一直深耕商界,虽然靠着蒋家的关系积累了不少财富和人脉,但在军队和行政系统里毫无根基,那些跟着蒋经国从大陆退到台湾、身经百战的元老们,根本不认可这个没打过仗、没主过政的“蒋家老三”。 而且蒋孝勇性格相对内敛,没有父亲那种铁腕手段,也缺乏应对复杂政治斗争的经验,就算蒋经国强行把他推上去,面对党内元老的排挤、党外运动的压力,他也根本镇不住场子,最后大概率还是会被赶下台。 而且当时的外部环境也早已不允许蒋家继续掌权。80年代的台湾,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党外人士”频繁组织抗议活动,要求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1986年民进党成立后,更是直接把“终结蒋家独裁统治”作为核心口号,街头巷尾都在喊“反对世袭”“还政于民”。 蒋经国晚年已经意识到了时代的变化,1987年主动解除了实施三十多年的戒严令,开放了党禁和报禁,还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顺应民意,稳固国民党的统治。 如果此时他逆势而为,强行将权力传给儿子,无疑会激化社会矛盾,让原本就高涨的反对声浪彻底爆发,到时候别说蒋家能不能保住权力,就连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地位都可能不保。 蒋经国作为一个政治强人,一辈子都在为国民党的统治殚精竭虑,他自然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 三个儿子要么身体不行,要么名声扫地,要么资历不够,根本没人能扛起蒋家的大旗,再加上外部民意的反对、美国的施压和党内的权力倾轧,就算他想传位给儿子,也根本行不通。 与其让儿子们上台后被赶下来,让蒋家蒙羞,不如主动表态放弃世袭,还能给蒋家留个体面,让后人得以平安度日,这大概就是蒋经国最终的考量,也让蒋家彻底从台湾政坛退出,结束了几十年的统治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