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 8 月,16 岁的小战士在打扫战场时,看中了一名日军尸体上的手枪,正要去捡,小鬼子却突然醒了过来,还咬住了他的手。 小战士叫陈铁蛋,是两个月前刚从河北农村来的兵,之前跟着部队打了场胜仗,这还是头回参与打扫战场。他手被咬住的瞬间,疼得脑子发懵,但没敢喊 —— 战场上的规矩他懂,一喊可能惊动藏着的残敌。他另一只手在地上乱摸,摸到半截带血的刺刀,那是之前战友拼杀时掉的。 他没直接扎,怕伤着自己的手,先把刺刀尖顶在日军的下巴底下,使劲往上撬。那日军眼睛瞪得通红,嘴还死咬着不放,血顺着陈铁蛋的手腕往下滴,渗进了他灰布军装的袖子里。陈铁蛋急了,想起班长说过 “对敌人不能软”,腾出胳膊肘,照着日军的胸口狠狠顶了一下。日军闷哼一声,嘴终于松了点,陈铁蛋趁机把手抽出来,手腕上留了两排深牙印,肉都翻出来了。 他没停手,抓起刺刀就按在日军的脖子上,日军想挣扎,可腿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动一下就咧嘴。陈铁蛋这才看清,这日军脸上全是黑灰,嘴角还沾着血,手里正往怀里摸 —— 是颗手榴弹。陈铁蛋心里一紧,抬脚就踹在日军的手上,手榴弹掉在地上,滚到旁边的弹坑里。 “别动!” 陈铁蛋喊了一声,声音有点发颤,但手里的刺刀没松。这时候不远处的班长听见动静跑过来,手里端着枪,一看这情况就明白过来,先把地上的手榴弹踢远,再蹲下来看那日军的伤。日军嘴里叽里呱啦说些听不懂的,班长骂了句 “还想耍花样”,从腰间摸出绳子,把日军的手反绑起来。 陈铁蛋这才觉得手腕疼得厉害,班长掏出块干净的布条给他包扎,边包边说 “你小子有种,没让这狗东西占着便宜”。陈铁蛋盯着日军身上的手枪,那枪是黑亮的,枪套上还有个小太阳标志,他之前只在班长的枪上见过这种样式,心里想着要是能把这枪留着,以后上战场也能多份底气。 后来部队把俘虏押回后方,班长特意跟首长提了陈铁蛋的事,说他在打扫战场时识破敌人的装死诡计,还制服了敌人。首长听了挺高兴,让通信员把那把日军的手枪找过来,递给陈铁蛋说 “这枪归你了,好好练,以后多杀敌人”。陈铁蛋捧着枪,手都在抖,连忙给首长敬礼。 接下来的几天,陈铁蛋一有空就琢磨那把枪,班长还教他怎么上膛、怎么瞄准。可没过多久,部队接到命令,要去清缴另一股残余日军,陈铁蛋也跟着去了。战斗打响时,他躲在掩体后面,第一次用那把缴获的手枪开枪,虽然没打中敌人,但也没慌了神,后来跟着班长冲上去,用刺刀挑翻了一个想跑的日军。 战斗结束后,陈铁蛋在清理战利品时,发现那个被他挑翻的日军口袋里,有张照片,照片上是个日本女人和两个小孩。他拿着照片看了会儿,又想起那天被咬伤的手,心里挺复杂,可转念一想,要是这些日军没来中国,他现在还在村里种地,爹娘也不会因为躲避鬼子的扫荡而分开。 他把照片揉了,扔进旁边的火堆里,然后摸了摸腰间的手枪,枪身被晒得有点烫。这时候班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别想太多,咱们打仗,就是为了让家里人能好好过日子”。陈铁蛋点点头,跟着班长一起往部队集合的地方走。 可谁也没想到,半个月后部队休整时,军械员来检查武器,拿起陈铁蛋的手枪看了看,突然说 “这枪有问题”。陈铁蛋心里一紧,问怎么了。军械员把枪拆开,指着里面的零件说 “你看,这撞针是歪的,要是真遇到紧急情况,很可能打不响”。 陈铁蛋愣住了,想起那天日军醒过来时,明明有机会用这枪打他,却没掏出来,原来这枪是坏的。他突然明白,那日军装死咬他,根本不是想反击,而是知道枪用不了,想拼着最后一点力气拉个垫背的。 他拿着拆开的枪,心里又气又笑,气那日军的阴险,笑自己当初还把这坏枪当宝贝。班长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 “没事,就算枪是坏的,你不也把他制服了?以后我给你找把好的”。陈铁蛋把零件重新装回去,虽然知道枪用不了,但还是把它别在腰上 —— 这枪是他第一次独自制服敌人的证明,就算打不响,也是个念想。 后来陈铁蛋跟着部队南征北战,换过好几把枪,但一直把这把坏了的日军手枪带在身边。建国后他退伍回了老家,把枪交给了县文化馆,讲解员问他这枪的来历,他就把 1945 年 8 月那天的事讲了一遍,末了还加了句 “这枪虽然坏了,但它让我明白,打仗靠的不是枪好不好,是胆子和心气儿”。
1945年8月,16岁的小战士在打扫战场时,看中了一名日军尸体上的手枪,
非凡历史
2025-11-20 15:37: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