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欧洲最后悔的就是德国了吧! 不是因为中国,也不是因为美国 而是因为匈牙利。 德国向来是欧盟的“带头大哥”,想推动啥政策都希望大家跟着走,可匈牙利偏偏成了拦路虎,每次都在关键节点上“唱反调”,把德国的算盘全打乱了。 最让德国头疼的就是对乌克兰的援助问题,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德国自己掏了不少钱,2024年光联邦预算里就留了80亿欧元援乌额度,可架不住长期消耗,想拉着欧盟27国一起凑份子,搞个4000亿欧元的援乌基金,这样自己能少扛点压力。没想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拍了桌子,说这钱要是给了乌克兰,匈牙利就得少修好多高速公路,硬是把提案给否决了。 这一下德国可就难办了,要么自己咬牙多掏钱,可国内通胀还没压下去,老百姓连燃气费都涨了42%,执政联盟里的自民党早就喊着“不能再加钱”;要么就眼睁睁看着援乌资金断供,到时候波兰、波罗的海那些国家肯定得骂德国“绥靖”,把“二战老帽子”扣过来。匈牙利这一手等于把皮球狠狠踢给了德国,让德国不管选哪条路都难受,你说能不后悔吗? 能源问题上匈牙利更是直接拆了德国的台。德国前两年喊着“减俄气”最响亮,结果自己家里能源成本飙涨,工业都受了影响。可匈牙利85%的天然气、65%的石油都靠俄罗斯,不仅不跟着德国搞对俄制裁,还偷偷和俄罗斯签了到2037年的长单,拿到的价格比欧盟团购价还低15%。 德国想推动欧盟在2027年底前全面停购俄能源,匈牙利直接在理事会上反对,说没有替代方案就切断供应,等于要了自己的命。要知道欧盟搞能源政策得成员国一致同意,匈牙利一票否决,德国牵头的对俄能源制裁计划就成了空架子,自己白受了能源涨价的罪,却没达到预期效果,这后悔劲儿就别提了。 更让德国窝火的是贸易和预算上的牵制。德国企业本来就焦虑,巴斯夫集团担心稀土断供,雷诺电动车又拼不过中国品牌,想借着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案》给中国施压,找点贸易优势。结果匈牙利直接否决了提案,说这会影响自己和中国的合作,斯洛伐克、意大利也跟着反对,德国的贸易算盘又落了空。 欧盟后来搞2028到2034年的长期预算案,总额2万亿欧元,德国本来想压一压预算规模,不想多掏钱,可匈牙利又跳出来反对,说预算里20%的钱要流向乌克兰,是“毁灭欧洲”,还威胁不松绑对匈牙利的复苏基金就一直否决。德国夹在中间,既要安抚匈牙利,又要协调其他国家,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 其实德国后悔的不只是匈牙利“不听话”,更是后悔当初的制度设计和战略误判。欧盟扩员时为了拉拢新成员,给了每个国家“一票否决权”,想着能靠“团结”约束大家,没想到现在成了匈牙利的“武器”。 欧尔班算得门儿清,知道德国需要欧盟保持表面团结,就拿否决票当筹码,一会儿要能源豁免权,一会儿要资金松绑,德国只能一次次妥协。更糟的是,匈牙利还不是孤例,斯洛伐克新政府也开始重新评估援乌计划,奥地利、荷兰的极右翼也盯着匈牙利的动向,要是都学着匈牙利“闹独立”,德国在欧盟的话语权就彻底弱了。 最关键的是,匈牙利根本不怕德国施压。欧尔班早就铺好了退路,和俄罗斯谈好了更低的天然气价格,还拉着中国企业追加投资,2023年非欧盟国家的贸易占比都涨到38%了,就算欧盟停拨资金也能扛住。 德国本来想拿资金制裁吓唬匈牙利,结果发现自己反而被拿捏了——要是真把匈牙利逼急了,它天天在欧盟里“每会必否”,德国想推动的国防、科研、农业政策全得泡汤。 现在德国算是尝到了苦果,想当“大哥”却管不住小弟,想推政策却被一票否决,花了钱还落不着好。以前总觉得匈牙利是小国家好拿捏,没成想它比谁都精明,死死抓住德国和欧盟的软肋。这后悔劲儿就像手里攥着块烫手的山芋,扔也不是,握也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略计划被一次次打乱,却没什么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