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统治韩国40年,却没能同化韩国?不是没有,其实已经快被完全同化了,只不过如今又恢复了自己的认知罢了,当时的他们被同化到了何种程度呢? 韩国那会儿的学校可不一样,孩子们进了校门就只能说日语,敢冒出一句韩语,轻则挨骂重则挨打。 老师上课教的全是日本的历史,说的都是日本的英雄人物,提都不提韩国自己的过去,课本里还写着两边是同一个祖宗,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打小就觉得自己跟日本人没区别。 不光是学校,大街上也一样,不管是商店招牌还是官府公告,全是日文,想办事想买东西,就得说日语,不然人家根本不理你。 就连家里长辈聊天,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被路过的密探听见,扣上个“思想犯”的帽子,抓去矿上做苦工,很多人进去了就再也没出来。 改名字这事儿更绝,不是自愿改,是逼着改,好好的祖传姓氏不能用,非得换成日本风格的复姓,原本姓金的可能改成金村,姓李的可能改成李田,听着就别扭。 家家户户门口的门牌都得换成新名字,官府的档案里也只认日本名,要是不改,孩子没法上学,大人没法找工作,就连出门办事都受阻碍。 有些人家实在受不了这份屈辱,要么选择自杀,要么连夜逃去中国东北,就是不想背弃祖宗,那些没法逃的,只能表面顺从,暗地里还偷偷叫着原来的名字,族谱也只能藏起来,不敢光明正大地续上。 平时的日子里,传统的东西也都被禁了,过年过节不能过自己的节日,反而得跟着过日本的节日,还得去参拜日本的神社,对着人家的天皇画像鞠躬宣誓。 家里的老规矩、老仪式全被打乱,穿韩服都得偷偷摸摸的,出门只能穿日本的衣服,大街上到处都是日本的神社,还有日本移民带来的樱花树,把原来熟悉的风景都改了样。 更让人难受的是,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被运去了日本,老百姓自己只能吃些难以下咽的东西,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官府还搞了个“以朝治朝”的法子,拉着一些韩国的旧官员、地主豪强当帮凶,这些人跟着日本人欺负自己人,帮着推行日语、逼着改名字,还到处告密抓反抗的人。 他们靠着日本人的庇护,霸占了不少土地和财产,过得风生水起,而那些不肯顺从的人,日子却过得苦不堪言。 后来战争打起来,日本还逼着韩国的年轻人当兵,去替他们打仗,不少年轻人要么被迫入伍,要么只能躲起来,生怕被抓去送命。 但话说回来,这种同化看着彻底,其实根本没扎根,日本人嘴上说着“内鲜一体”,实际上从来没把韩国人当自己人。 同样的工作,韩国人拿的工钱比日本人少得多,好的学校、好的工作岗位,根本不让韩国人沾边,就连在大街上走路,韩国人都得给日本人让路。 这种明晃晃的歧视,再怎么洗脑也没用,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根本不是一家人,只是被硬生生压着罢了,而且日本人一边搞同化,一边拼命掠夺资源,粮食、矿产全被运走,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真心认同这种统治。 等到日本战败,韩国一解放,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日本名扔了,重新用回自己的姓氏,砸掉门口的日本名牌,换上原来的名字。 学校立马停了日语课,重新教韩语和韩国历史,课本全换了新的,孩子们终于能知道自己国家的过去,传统的节日、服饰也都回来了,大家又能穿着韩服过节,举行原来的仪式。 那些曾经帮着日本人的亲日派,虽然一开始没被彻底清算,但后来也遭到了唾弃,他们的不义之财也被逐步追回。 慢慢的,年轻一代在新的教育下长大,根本不知道殖民时期的那些同化痕迹,老一代也不愿再提起那段屈辱的日子。 时间一长,就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好像日本当年根本没同化成功,其实不是没成功,是人家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把被扭曲的认知一点点掰了回来,把丢失的文化一点点捡了回来。 说白了,同化这事儿根本不是靠武力和政策就能办成的,你可以逼着人家改名字、说外语、过别人的节日,但你没法逼着人家打心底里认同,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民族记忆,那种对自己文化的归属感,不是靠几十年的压迫就能抹去的。 日本的同化之所以没能长久,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带着歧视和掠夺,没有公平,没有尊重,这样的同化注定只能是表面功夫,一旦压迫消失,就会立马反弹。 大家觉得,要是当年日本没有战败,韩国的同化会不会真的彻底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