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行动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美国的“堤丰”中导发射装置,从驻日美军基地撤走了,直接给日本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按常理,这类战略级部署一旦落地,没有一年半载不会轻易变动,毕竟阵地刚铺开,周边的协同配合、情报支持等体系才刚理顺。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军把“堤丰”这套核心装备撤走了,这就难免让人疑惑。 美军撤走“堤丰”系统的事,发生在2025年11月17日左右,日本防卫省确认了这个消息。系统原本是9月份借着美日“坚定之龙2025”联合军演的名义,运到日本山口县岩国基地的。这是美国第一次在日本摆放这种中程导弹发射装置,里面能装汤姆霍克巡航导弹和SM-6多用途导弹,射程能到1800公里,从日本发射的话,北京、上海这些地方都够得着。演习结束后,本来计划一周内就撤,可拖到11月才动,中间当地居民和团体还递了请愿书,要求赶紧拿走,担心变成永久驻扎。 撤走的原因,说起来挺复杂。先看背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就开始在亚太地区搞这类部署,目的是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动作。菲律宾那边去年就放了一个“堤丰”,到现在还没撤,成了长期存在。日本这个是第一次试水,演习时美军说只是测试快速战时切换能力,没打算长留。可中国和俄罗斯马上跳出来反对,中国外交部要求立即移除,说这会破坏地区稳定,引发军备竞赛。俄罗斯也警告,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他们会采取反制。 日本防卫省一开始就强调是临时部署,不会永久。可演习结束一个月多了,还没动静,当地山口县和广岛县的民众不干了,11月10日递交请愿书给防卫省,催促美国赶紧撤。防卫省后来通知岩国市政府,说撤离完成了,但没说明为什么拖这么久。有报道猜是美国政府关门闹的,也有说跟维修有关。总之,撤走的时间点正好卡在中日关系闹得凶的时候,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前阵子公开说,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动手,那对日本来说是“生存威胁”,日本可能得介入。这话一出,中国火了,取消了中日交流项目,还发了赴日旅行警告,暗示可能有经济报复。 日本这些年军事上越来越活跃,新安保法通过后,自卫队加强了与美军的协作,主动在亚太当美国的帮手。可美国这次撤“堤丰”,没提前多沟通,就直接行动,让日本有点措手不及。东京内部有声音说,这暴露了盟友关系的真面目,美国把日本当棋子,用得上就推上前线,用不着就扔一边。想想菲律宾的系统还留着,日本的就撤了,这对比挺扎眼。可能美国想集中资源,先稳住菲律宾那边,避免分散兵力。 从战略上看,美国在亚太的布局没停过。撤走“堤丰”后,有消息说他们在讨论把能带核弹的F-35战机放到日本基地,推行“核共享”模式。F-35是第五代隐形机,能内置B61-12核弹,两枚一装,隐蔽性和打击力比固定发射架强多了。这么一换,威慑效果可能更大,因为战机机动性高,不容易被盯上。美军还忙着修第二岛链的旧机场,担心第一岛链的基地在冲突中扛不住第一波打击。岩国基地就在第一岛链上,继续放“堤丰”容易成靶子。 美国这么干,背后逻辑是打一枪换个地方,短期部署秀肌肉,撤走观察反应,摸对手底线,顺便给盟友发信号。历史上,美军在亚太玩过类似把戏,既保持灵活,又不固定目标。特朗普上台后,强调“美国优先”,对盟友分担责任要求高,还说过很多盟友在贸易上占美国便宜,比中国还狠。这次撤走,可能也跟他对日本的态度有关。特朗普团队有声音说,要调整亚太部署,避免被盟友拖下水。 现在各方都在盯着美国下一步。“堤丰”会不会去关岛或别的地方重布?F-35核共享会不会落地?这些还没定论。但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不会缺席,这次撤走看着反常,实际是调整的一部分。地区安全格局越来越紧绷,中国日本美国三方互动更频繁,台湾问题成了焦点。 总体说,这事反映了亚太军力平衡的现实。美国想主导,但得顾及盟友感受和对手反应。中国俄罗斯不会坐视,必然有回应。日本夹在中间,进退两难。未来几个月,估计还有新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