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11月20日的报道,韩国已经收到中方的通知,原定于月底在澳门举办的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会议被推迟。这说明,随着中日关系的遇冷,这种影响已经开始影响到第三国了。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给出的解释是:日方的错误言论,挑战国际秩序,破坏中日韩三方合作的基础和氛围,所以现在不具备举办此类会议的条件。 要知道中日韩这三方合作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中方说得很明白,是日方自己破坏了合作的基础,现在根本没办会的氛围。 要说清楚这事得先看日方到底说了啥。就在 11 月中旬,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 “台湾有事” 可能构成日本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 “存亡危机事态”,这话可不是随便聊聊,本质是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问题,这可是 1945 年以来日本领导人头一回在正式场合把 “台湾问题” 和 “动武” 绑在一起,直接踩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 要知道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日本得尊重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结果现在直接翻脸不认账,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都看不过去,公开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不该插手,连他们自己人都觉得这话说得太草率。 中方的反应自然不会含糊,外交部副部长带着 “奉示” 的名头召见日本大使,这词在外交场合罕见得很,意思就是这不是普通抗议,是更高层级的明确态度,之后驻日大使又接着交涉,还放出了 “迎头痛击” 的话,这可是头一回用在中日外交里,足见这事有多严重。 紧接着教育部、文旅部都发了预警,提醒国人谨慎赴日留学旅游,中日之间的交流氛围一下就冷了下来,这种情况下还想安安稳稳开文化会议,根本不现实。 再说说这会议本身有多重要,尤其对韩国来说有多可惜。自 2007 年起这会每年都开,算是三国文化合作的顶梁柱,今年选在澳门开更有讲究,澳门刚当选 2025 年 “东亚文化之都”。 本来计划借着这会搞一堆实在事:邀请三国艺术家合做公共艺术作品,组织大学生文化大使交流,还要联动湖州、镰仓、安城这些 “文化之都” 搞演出,这些都是能直接拉动文化合作的干货。 韩国本来在文化产业上就指着中日市场吃饭,2023 年韩国网漫销售额刚破 2 万亿韩元,光对日出口就占了 40.3%,加上中国市场更是占了一半以上,这会议要是开成了,说不定能谈成不少版权合作、联合创作的项目,结果全被日方搅黄了。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跟日本的合作本来就磕磕绊绊,历史上因为各种问题闹僵不是一回两回了。 2011 年日韩谈《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刚一个月就因为韩国民众反对搁置了;2018 年 “雷达照射” 事件后,好多防务合作直接中止,后来还是美国逼着才没彻底黄掉。 这次好不容易盼着三国文化合作能往前推一步,结果日方自己先炸了锅,韩国等于平白丢了机会,说是 “躺枪” 一点不冤。 其实这也不是中日关系影响三方合作的头一回了。之前就有过因为日方在历史问题上含糊其辞,导致三国一些合作项目停滞的情况,只不过这次更直接,用涉台言论把路彻底堵死了。 要知道三国文化合作的基础本就是相互尊重,现在日方一边想赚文化交流的钱,一边又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挑衅,哪有这么好的事。 毛宁说 “不具备举办条件” 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总不能这边日方刚放完干涉内政的话,那边中方还陪着笑脸开文化会,这道理放在哪都讲不通。 韩国现在估计也挺无奈,本来想借着三国合作扩大文化出口,结果被队友坑了。毕竟中日韩加起来的文化市场体量摆在这,2023 年三国文化产业贸易额早突破了 300 亿美元,这么大的蛋糕,就因为日方一句错误言论,只能先放一放。 说到底还是日方拎不清,放着好好的合作不干,非要跟着别人掺和中国内政,最后不仅中日关系降温,连带着韩国的文化红利也没捞着,这波操作真是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