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11月17日至21日),A股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前期强势的科技股回落,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银行股成交相对活跃,其中,超2万亿市值的中国银行股价屡创新高,本周5个交易日有3次创历史新高。Choice数据显示,本周共有46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不含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按前复权价、涨跌幅复权算法统计,下同),较上周的83只大幅减少。拉长时间维度看,今年以来截至11月21日,已有1003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上述46只个股中,按照申万一级行业进行划分, 电力设备、基础化工、机械设备行业创新高的个股较为集中,均为6只;电子行业创新高个股大幅减少至3只,此前3周均在10只以上。从上市板块看,主板股票有31只、科创板股票有6只、创业板股票有5只、北交所股票有4只。从成交额看,强势股整体成交活跃度下降。上述46只个股中,中矿资源、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佛塑科技、大中矿业本周成交额居前,分别为157.95亿元、151.95亿元、126.6亿元、121.8亿元、121.3亿元。其中,银行股成交活跃,两大巨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成交额居前。机构认为,银行股近日表现活跃有以下核心驱动因素:政策方面,央行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增强银行资产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拓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空间。国投证券认为,若未来LPR下调采取存款利率同步调整的中性方式,对银行息差影响有限。从估值角度看,国投证券表示,目前A股银行板块PB为0.73倍,港股国有大行PB估值约为0.55倍,与国际主流经济体银行业估值相比仍显著偏低。2022年至今,银行板块的行情本质上是估值重估、中枢抬升的逻辑,银行估值修复行情未结束。此外,银行股股息率显著高于无风险利率,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形成“股息率>利率”的配置逻辑。从基本面看,银行业绩今年以来逐步回暖,预计明年将温和改善,虽然边际变化的幅度并不大,但银行经营尚处于稳健状态,对绝对收益、偏配置风格的资金有较高吸引力。机构持仓方面,主动管理基金今年三季度对银行股持仓占比创下1.71%的新低,而保险资金仍在增配银行股,但与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相比,机构持仓仍偏低。配置方面,中泰证券表示,银行股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拥有区域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二是高股息稳健的逻辑,重点推荐大型银行以及股份行。 (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