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丈夫车祸离世,妻子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在家住了6年的保姆竟然是丈夫的情人,妻子气炸了,起诉保姆退回丈夫6年来转给她的13万。保姆委屈地说:我照顾你6年,一天才花到45块钱!这是他支付给我的工钱! 葬礼结束后,亲戚朋友陆续离开。家里只剩下小丽一个人。空荡荡的屋子显得格外安静,安静得让人发慌。 墙上挂着一家三口的合影,老王笑得灿烂,怀里抱着儿子,小丽靠在他肩头——那还是三年前的事,如今却早已物是人非。 几天后,小丽开始整理老王的遗物。衣柜、书桌、抽屉……每一件东西都让人心酸。但她没想到,真正让她崩溃的,是老王的手机。 手机解锁不难,小丽知道密码。但当她看到微信里与“芳姐”的聊天记录时,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一样愣在原地。 “芳姐”,是家里请了六年的保姆——一个40出头的女人,话不多,做事勤快,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从不含糊。小丽一直以为她老实、可靠,可聊天记录却像一把尖刀,狠狠插进她的心里。 屏幕里满是老王与保姆的暧昧对话。 “想你了,晚点见。” “别让小丽发现。” “工资我已经给你打过去了,别委屈自己。” 翻到后面,小丽看到了一条条转账记录:三千、五千、一万、一万五……六年下来,总计十三万。 小丽只觉得眼前一黑,胸口像被重锤狠狠击中。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她喉咙发紧,泪水模糊了视线。 第二天,小丽约保姆来家里谈话。 保姆芳姐推门进来时,神情复杂,像是知道将要面对什么。客厅里静得可怕,小丽直接把手机放在桌上,声音冷得像冰块掉落: “这是怎么回事?” 芳姐沉默良久,终于红着眼眶,低声说:“我和老王……是有点感情。他说他婚姻过得不幸福,他……说过要照顾我一辈子。” “照顾?”小丽笑了,但那笑里满是苦涩,“照顾就是跟我一起生活六年,吃我的住我的,还跟我老公纠缠?” “我照顾你们一家六年。”芳姐抬起头,眼里带着委屈和疲惫,“孩子小时候夜里哭,我抱着他到天亮。 你生病的时候,我一天到晚在厨房忙;你出差的时候,我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我一天才花到45块钱!这些钱,是他给我的工资!” “工资?”小丽怒极反笑,“13万是工资?你一年工资这么多吗?” 两人的争吵很快升级,邻居都听到了动静。最终,小丽选择报警并起诉——要求退回这六年里丈夫给保姆的13万元。 案件进入法院审理后,争议点非常明确:这13万究竟算不算工资? 小丽的律师提出:长期的保姆费用应有合同、记录,工资通常会按月支付。 但老王转账杂乱无章,金额不固定,而且多条备注为“想你”“见面用”“别委屈自己”,显然不符合工资性质,更像情人间的馈赠。 芳姐坚持:“虽然没有合同,但我确实工作了六年。工资就是这么给的!他答应给我的,我付出了劳动,怎么能算我占便宜?” 庭审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法官认真查阅了聊天记录和转账备注后,眉头紧锁。 庭后,小丽坐在法院走廊的长椅上,疲惫地捂住脸。 六年啊,整整六年…… 这六年里,她对这个家投入全部的心血,却没想到自己屋里住着的保姆,是丈夫的情人。 一个月后,判决终于下来了。 法院认为:虽然保姆确实提供了部分劳动,但转账金额明显超出正常工资范畴。 聊天记录能证明两人关系不正当,金钱往来带有情感性质。 公平原则下,应区分劳动报酬和不当得利。 最终认定:扣除保姆自己转给老王的3万,剩余的10万中,考虑《民法典》中“公平原则”和保姆确实提供过劳动服务,酌定退回小丽6万元。 判决宣布那一刻,小丽闭上眼,泪水悄然滑落。不是因为这6万,而是因为她终于放下了长久以来压在心头的那块巨石。 而保姆芳姐站在原地,神情落寞。六年的相处、六年的秘密、六年的纠缠……最终什么也没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