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扬州高邮漫水公路(X309邮送线)在恢复通行仅两天后,因水位上涨再次呈现“水漫公路”的独特景观。这条连通高邮湖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因特殊的地理与功能定位,自1999年建成以来,便以“汛期漫水、枯期通行”的特性引发关注。你知道高邮漫水公路吗 许多人问为什么扬州地区只有高邮有漫水公路?在高邮湖与邵伯湖间的新民滩区域,在没有建设这条连通高邮主城与湖西新区的6.5公里便捷通道之前,扬州高邮湖东西两岸的群众往来需绕行近两小时,有了漫水公路仅需20余分钟即可通达。高邮新民滩作为淮河入江水道的咽喉地带,是防洪泄洪的关键区域,同时涉及南水北调、湿地保护、运河堤防安全等,受“七闸七坝一围堰”的高邮湖控制线规划限制,公路无法进行大规模高架建设,只能依滩地高程(5.5至6.5米)修建,这也造就了其“秋冬通行、夏季行洪”的漫水公路的本质属性。建设漫水公路是兼顾两岸通行与防洪使命的折中选择。公路本身就是淮河入江水道漫滩行洪体系的一部分,汛期漫水是履行防洪使命的必然结果。 高邮漫水公路是江苏省省级干道中唯一在汛期封闭的道路,每年封路时间通常长达3个月以上。具体封路节点需根据上游泄洪情况调整,如2025年曾于6月22日因淮河入江水道行洪首次封控,9月26日再次实施封闭。如今高邮湖特大桥已经可以替代漫水公路的通行。 我认为今天的漫水公路在开通后再次漫水,是因为短期内水位变化与道路防洪属性共同作用的体现。往年漫水多集中在夏秋汛期,今天出现漫水,核心原因是近期降水偏多与水位回落滞后的双重影响。湖体水位回落存在滞后性,短时间内的水量累积使得刚开通的路面再次被淹没,形成初冬反常的漫水景象。新民滩地处高邮湖与邵伯湖交汇地带,地势低洼且受淮河来水影响显著,一旦上游三河闸开启泄洪,或区域降雨量增加,湖水水位极易突破6米的临界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