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写张颂文在《日掛中天》里的演技吧,先说结论,这部电影是我的年度十佳,同时两位演员贡献的,都是华语顶级演技!可以说,《日掛中天》的情感重量,一半藏在辛芷蕾对曾美云炙热又煎熬的诠释里,而另一半则沉在张颂文塑造的张葆树身上。张颂文的特别,在于他让张葆树活成了一株随命运浮沉的浮萍,用极致克制的减法表演,在被动与淡漠里酿出了最汹涌又最寂静无声的生命张力。张葆树的角色难点,从不是情绪的激烈爆发,而是无反抗的承受,替美云顶罪入狱、服刑时被爱人抛弃、错过母亲临终最后一面,出狱后又撞上天降癌症,命运重击从未停歇,他却始终像被潮水裹挟的浮萍,不挣扎、不控诉,只淡漠承接一切。这份被动感最忌演成麻木,张颂文却精准拿捏了其中的分寸,美云哭诉,他没有愤怒的驳斥,呼吸都平稳得近乎疏离。可这份平静里藏着千钧重量,是七年牢狱磨平的棱角,是丧母之痛压垮的期许,张颂文用最淡的表情,让观众读懂了角色心底喊不出的苦酿情绪,不疾不徐又如烈酒,一杯下肚,灼烧内心。而他与曾美云的重逢,是张葆树情感轨迹的转折,也让张颂文的演技有了更细腻的落点。起初重逢时的负气离去,住进美云家后的刻意索取与冷漠,当然藏着隐晦的报复情愫,美云递来新衣服,他面无表情,美云精心做饭,他扭头别过脸拒绝,张颂文演这段时,语气平淡无波,眼神却带着疏离的审视,像在用冷暴力提醒对方“你欠我的”,可这份报复心没有尖锐的攻击性,更像受伤者本能的自我保护,藏着未释怀的在意。但是这份情愫的稀释,被张颂文揉进了三个关键场景。电梯故障时,他费劲扳开电梯门,第一反应仍是让美云先逃,眼神与七年前替她顶罪时重合,那份刻进骨子里的保护欲,在下意识的选择里暴露无遗,报复的执念也随之松动,得知美云怀孕时,他没有愤怒质问,只是愣了一瞬,随即低头沉默,却藏着复杂的怅然与释然,张颂文用极淡的微表情,诠释了从“不甘”到“放下”的心理转变。最终决定离开时,他把美云转来的医药费悉数退回,收拾行李的动作缓慢沉稳,语气平静,背影落寞却坚定。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是美云的枷锁,离开是帮她卸下负担,张颂文没有用煽情的眼神回望,只用决绝又温柔背影,这何尝不是爱的另一种极致。不占有,只愿对方解脱。当然结尾车站对峙,是两人情感的爆发点,也是张颂文演技的高光时刻。美云持刀捅向他时,他第一反应是生理痛带来的错愕,伸手抓住美云的头发,可抬头看见她眼眶红得滴血、比自己更痛苦的模样时,他瞬间收敛了本能的抗拒,顺势搂住美云,两人跪在血泊中相拥而泣。张颂文这里的表演没有刻意设计的戏剧感,疼痛是真实的、共情也是本能的。此时他懂了美云的绝望,懂了她“想赎罪却无门”的煎熬,此刻所有的怨恨、委屈、不甘,都在相拥的体温里消解。他的哭不是嚎啕,而是压抑的抽泣,肩膀轻轻抖动、连眼神都变得柔软,没有台词,却用肢体语言完成了情感的终极和解:你欠我的无需还,我痛你的痛,这便是两人纠缠半生、难分难解的因果答案。所以我想说,《日掛中天》讲述的是美云的自我救赎,是女演员的高光,但张颂文同样贡献了顶级演技,张颂文更演活了张葆树,他也让我们读懂了“淡漠”的另一种模样。它从不是情感的匮乏,而是历经磨难后的沉潜;不疾不徐也从不是节奏的拖沓,而是藏着千言万语的克制。演员张颂文,用一头杂乱的头发、一串细碎的肢体动作,让浮萍般的张葆树有了重量,让平淡的表演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更让我们看见,最深的爱,未必是炙热的奔赴,也可以是沉默的成全;最狠的承受,未必是激烈的反抗,也可以是沉潜于淡漠里的生命韧性。这份演技,以简驭繁、以淡见深,何尝不是当下电影现实题材表演的范本。
香港演艺圈这些明星父子颜值大PK,你会发现父亲帅的儿子的样貌都平平无奇,父亲样貌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