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一过程中会不会有台湾部队起义?说实话,台湾目前20多万部队,志愿兵16万,其他都是义务兵,义务兵的服役时间是4个月,四个月在大陆新兵基本刚下连队,就结束了,哪来的战斗力,因此台湾的实际可战兵力也就10几万人,这十多万人的部队要起义的概率是0。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兵力。台湾号称有二十多万兵力,这里面分两种人,一类是志愿兵,大约十六万人;另一类是义务兵,服役时间只有短短四个月。 四个月是个啥概念?大陆新兵刚刚下连队熟悉武器、磨合作战技巧,基本都还没上手,这时候台湾的义务兵服役期就结束了,根本没法形成任何战斗力。 所以,这部分人从战斗能力上直接可以打零分。换句话说,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只剩下十几万的志愿兵。 再看这些志愿兵的动机。很多人觉得志愿兵是“职业军人”,肯定有忠诚感。实际上,台湾的志愿兵大多是为了经济利益,想拿薪水、拿补贴、拿各种福利。他们服役期间,心理上和政治上都没有形成强烈的统一动机。 打仗?如果有更大利益的选择,很多人宁愿选择安全和自己的生活。这种士兵,顶多能完成日常训练任务,真要上战场,能打多远完全靠情绪和运气。 再说义务兵的士气。服役期太短,训练浅显,根本没有时间培养忠诚和责任感。士气低下是必然的事。 一个士气低、没动机、训练不够的部队,你指望他们发动起义?开玩笑,连自己保命都困难,哪有精力和意愿搞政治? 指挥体系和装备问题也非常明显。台湾军队整体作战能力不差,但说到真正统一行动所需的快速反应和联合指挥,问题立刻就来了。指挥链条复杂,决策速度慢,面对突发情况容易混乱。 装备上也不是全线现代化,从坦克到导弹,从防空到通信系统,存在老旧设备与现代系统兼容性差的问题。这就导致即便士兵有一点想法,也很难形成有效的行动力。 还有一点很关键,台湾军队内部的统一动机极弱。士兵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各异,平时对政治立场的认同也差别大。 大多数人只想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训练和任务,谁也没有把“为了统一”或者“为了台独”当成自己人生的核心目标。一个没有统一动机的部队,内部不可能形成起义的气氛,更别说发动大规模行动。 从历史经验来看,军队起义通常发生在两种情况,一是军队本身对上级严重不满,二是有强烈的政治理念驱动。台湾军队不存在这两点。 士兵不满?可能有,但顶多抱怨训练和待遇,顶多内部小摩擦,不会集体造反。政治理念?动机偏向个人利益和安全,没有为某种政治理想付出生命的心理准备。 而且,台湾社会高度信息化,军队与民众关系紧密,任何大规模行动一旦酝酿,都会被迅速监控和干预。这种高透明度、信息化管理,也直接把所谓起义可能性压到了零。 台湾军队整体战斗力有限,士兵动机偏弱,指挥体系复杂,装备有短板,再加上缺乏统一理念和行动动机,任何大规模起义根本没有现实基础。 即便内部有个别个体想“闹一闹”,也无力撼动整体局势,更不要说改变战争进程。用一句话总结,十几万部队,动机不统一,行动力不足,起义的概率等于零。 说白了,大家不用幻想台湾军队会在统一过程中集体反水,这种情节只存在电影或者小说里。 现实是,他们主要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完成日常训练,甚至面对战争时,可能连自保都成问题。要想统一,依靠的是战略、军事部署和整体战术,而不是靠台湾内部士兵自己“觉醒”。 台湾军队在两岸统一进程中,几乎没有起义可能。那些担心“会不会翻盘”的人,可以安心把精力放在分析战略部署、政治谈判、国际影响上,而不是幻想内部士兵会搞事。 现实就是这么直接、冷静,而且残酷,十几万兵力,真正能打仗的,少得可怜,起义?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