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报道,内蒙古包头,刑满释放人员赵某摆摊时和张某发生争执,张某抓住赵某

史叔温情 2025-11-24 13:20:31

11月18日报道,内蒙古包头,刑满释放人员赵某摆摊时和张某发生争执,张某抓住赵某的衣领打了他三拳,欲再打时赵某还手致其受了伤,案发后民警认为赵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将他移交给了检方审查起诉。赵某不服:难道就因为我有前科,就不算正当防卫了吗?   2023年7月6日,五十多岁的赵某正在自己的摊位前忙碌。他曾因过去的错误服刑,如今刑满释放,只想靠这个小摊安稳度日。就在此时,张某也骑着三轮车来到夜市摆摊,正好挡在了赵某的摊位前。   “这里不能停车。”赵某说道。张某却不以为然:“停一会儿怎么了?”两人争执起来。张某率先冲上前去,一把抓住赵某的衣领,连打三拳。就在张某举起手准备打第四拳时,赵某抬手挡住了这一击,随即反击。   事后,张某被鉴定为轻伤二级,而赵某因为这次还手,再次面临法律的审视......   “有前科”就像一个标签。大多数人下意识地认为,一个有前科的人更容易违法犯罪。但检察官没有让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判断,他们反复观看事发时的情景,一帧一帧地分析。   画面清楚地显示,张某先动手打人。检察官们讨论了很久,最终达成共识:法律保护的是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分身份高低,不论过去对错。   2025年3月7日,检察院对赵某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个决定打破了“谁受伤重谁有理”的固有思维,也明确告诉人们:正当防卫的权利属于每一个公民,不会因为个人经历而打折扣。   这起普通的街头冲突,我们感受到了出法律前进的脚步。过去,类似案件中,还手者常常被认定为互殴。   但现在,则更强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意味着当一个人遭受不法侵害时,有权利把保护自己放在首位,而不必担心因此受到惩罚。   分析这起事件,最值得关注的是司法者如何排除偏见。赵某的前科就像一副有色眼镜,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检察官坚持就事论事,只针对当天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这种专业态度,体现了司法公正的本质:不贴标签,不看身份,只认行为。   从社会层面看,这起案件也提醒人们思考自我防卫的界限。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摩擦和冲突,如何既保护自己又不触犯法律,需要掌握分寸:比如对方已经停止攻击,就不能继续追击;对方徒手攻击,就不能使用器械还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正当防卫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2025-11-18|摆摊被打还手反击,有“前科”就不算正当防卫? 文|墨海 编辑|史叔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