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宝妈在斐乐儿童店买鞋的经历,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前后不到十分钟,试了三双鞋后爽快付款,还听从店员建议使用了优惠券,全程配合且没有任何挑剔 这样的消费过程本应顺畅舒心,没想到转头就发现,自己被店员备注“买双鞋子都嫌贵”,相关截图还被发到了会员群里。 宝妈在群中寻求说法,可店长没有主动解决问题,反而直接解散了群聊,这种回避态度更让人心生不满。 更让人意外的是,涉事店员还曾给另一位顾客标注“绑定奥莱,不能用就换老公注册”,这样的备注带着明显的偏见和不当暗示,实在不妥。 作为服务行业从业者,穿着品牌工服,代表的就是品牌形象,背后给顾客贴带有评判性的标签,既不符合职业素养,也违背了服务的本质。 消费本无高低之分,顾客精打细算使用优惠券、考虑价格是否合适,都是正常的消费心理,不该成为被嘲讽的理由。 品牌一直倡导“顾客至上”,但门店出现这样的情况,后续仅以“严肃批评涉事员工”回应,难免显得敷衍。 消费者花钱消费,不仅是购买商品,更希望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体面的服务,这种背后议论、贴标签的行为,已经触碰了尊重他人的底线,也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精神。 这件事引发关注,本质上是大家都怕遇到类似的不公对待。无论消费金额多少,顾客都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和专业的服务,这是服务行业的基本准则。再知名的品牌,也离不开消费者的信任,忽视服务细节和顾客感受,终究会影响品牌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