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 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持续1年以上,即使没有2.6万亿日元,也将减少2万亿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消费,对于日本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地方经济将造成巨大冲击。 最近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分析师熊野英生发出了一个明确的警告,这个警告直接点出了中日关系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中国游客早就不是日本旅游市场的 “可有可无”,而是实打实的 “顶梁柱”。日本政府观光局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5 年 1 到 9 月,中国大陆赴日游客就有 748 万人,稳稳占据所有国家和地区游客数量的首位,而这些游客带来的消费总额高达 1.6443 万亿日元,占了所有外国游客消费的四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中国游客的消费力远超其他国家游客,人均在日消费能达到 24 万日元,差不多是 1 万元人民币,是韩国游客的 2.5 倍,比欧美游客也高出不少,相当于每天都在给日本经济 “输送” 8 亿元人民币。 熊野英生算的那笔账一点没夸大,按照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消费势头,中国游客一年在日消费本可以轻松超过 2 万亿日元,可现在中日关系紧张,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在快速萎缩。 不仅如此,地方经济对中国游客的依赖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游客一少,整个产业链都跟着 “停摆”。 北海道札幌的二条市场,以前每到旅游旺季,中国游客摩肩接踵,现在却冷冷清清,周边酒店订单大量取消,一家酒店不得不把房价降到 7000 日元一晚,还得附赠温泉券才能吸引本地游客。 三重县松阪市那家专门接待中国团体游客的酒店,11 月 20 日后遭遇了连续退订,超过 100 名团体游客取消行程,12 月的团体预订几乎全没了。 关西机场往返中国的包机直接取消了 26 班,光地勤公司就损失了 3 亿日元。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冲击不止停留在旅游业,还蔓延到了零售、餐饮、交通等各个行业。 东京银座的免税店日均客流量腰斩,每天营业额少了 400 万日元;大阪心斋桥 70% 的免税店销售额都靠中国游客,现在客流量骤降 60%,17 家药妆店接连关门,周边的餐饮店、便利店销售额也跟着下滑 25%,地方一下子就少了 11 亿日元的税收。 北海道的冬季滑雪产业,中国游客占了 45%,2025 年的预订量下降了 50%,22 家民宿和餐厅倒闭,18 亿日元的地方税收打了水漂。 这场经济冲击还直接反映在了日本股市上,成为了中日关系紧绷的 “晴雨表”。 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发布后一周,东京证券交易所旅游板块指数就累计下跌了 8.7%,日本交通公社的股价狂跌 12.3%,资生堂股价一度下跌 11%,三越伊势丹控股的跌幅也超过了 10%。 那些深耕中国市场或依赖中国游客的企业,一个个都没能幸免,寿司郎母公司股价跌了 7.2%,无印良品母公司跌了 5.9%,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跌了 4.8%,连打造凯蒂猫的三丽鸥都预告第四季度净利润可能同比下降 15%。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员说得直白:“这些企业要么靠中国游客消费,要么靠中国本土市场,中日关系紧张直接戳中了它们的盈利核心。” 更让人担忧的是,日本政府推出的 21.3 万亿日元综合经济对策,根本难以弥补这种损失。熊野英生早就点破了关键。 现在日本正处于通胀状态,这种时候搞大规模财政刺激,不仅难以拉动需求,还可能让物价继续上涨,让日元贬值加剧,反而得不偿失。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木内登英更是算出了具体影响:中国游客数量下降将直接拉低日本 GDP 0.36%,造成约 2.2 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字比熊野英生预警的 2 万亿还多,而且这还只是旅游相关的直接损失,间接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中日互为重要邻国,人文交流和旅游往来本就是两国关系的 “润滑剂”。中国游客带过去的不只是真金白银,还有文化交流的暖意,可日本一些政客的错误言行,却亲手破坏了这份互信。 熊野英生的警告不是恐吓,而是基于数据和现实的理性判断。2 万亿日元的损失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日本地方商家的房租、员工的工资、地方政府的税收,是日本经济复苏路上的巨大绊脚石。 说到底,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外部环境,旅游产业更是需要互信的土壤。日本如果真的想保住自己的旅游市场和地方经济,就该拿出诚意,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正视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关切。 否则,这场由政治错误引发的经济阵痛,只会持续发酵,最终让更多日本普通民众为少数政客的短视行为买单。 熊野英生的警告已经敲响了警钟,听不听得进去,能不能及时纠错,将直接决定日本经济未来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