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早就说过,俄乌打久了,最先倒霉的不是美国,不是小国,是德国,德国这么多年,

万事浮华 2025-11-25 10:47:25

基辛格早就说过,俄乌打久了,最先倒霉的不是美国,不是小国,是德国,德国这么多年,基本靠的是俄罗斯便宜的能源,特别是天然气,没有这玩意,德国的工业根本支撑不住,默克尔搞的北溪管道,直接是德国经济的命脉,没了它,德国就完了。 德国这几十年的好日子,说白了就是靠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喂出来的。你想想,德国是工业大国啊,汽车、化工、钢铁这些顶梁柱产业,哪一个离得开能源? 尤其是天然气,不光是烧锅炉、发电,好多化工产品的原材料就是天然气,没有它,工厂的机器就是一堆废铁。 默克尔当年力推北溪管道,那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这管道就是德国经济的主动脉,2021年的时候,德国一半以上的天然气都从俄罗斯来,北溪1号每年能送几百亿立方米的气,差不多占了欧洲市场五分之一的量,对德国来说就是续命的气啊。 那时候俄气比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便宜三成以上,这笔账谁都会算。 就拿巴斯夫来说,这个化工巨头在路德维希港的基地,靠廉价俄气撑了几十年,产品成本比别的国家低一大截,才有竞争力。 汽车业更不用说了,大众、奔驰这些厂子,生产线24小时不停转,能源成本要是高一点,利润立马就没了。默克尔心里门儿清,放弃俄气? 当时根本不可能,要是早断了合作,德国经济早崩了,这也是她现在被骂还硬气的原因,她知道那时候没别的选。 可俄乌冲突一爆发,一切都变了,北溪管道被炸了个稀巴烂,这条命脉说断就断,德国的能源局面前一夜翻盘。 你知道工业电价涨成啥样了?三年翻了两倍多,2024年上半年,那些靠能源吃饭的企业,每度电要花0.25欧元,比欧盟平均水平还高,制造成本里电费占比从5%飙到20%,这谁扛得住? 巴斯夫最先顶不住,路德维希港基地关了好几条生产线,裁了人,这可是二战以来头一回在本土减产。蒂森克虏伯钢铁厂也把产能搬到印度去了,留在德国根本不赚钱。 汽车业更惨,本来是德国的脸面,现在成了拖后腿的。 大众说要到2030年裁掉3.5万人,奔驰、奥迪也跟着裁员,博世、大陆集团这些零部件供应商更别提了,一波接一波地减人,采埃孚直接要砍一万多岗位,还有工厂干脆关门。 2024年德国汽车业就裁了六万多人,失业率八年来头一次破6%。 这还不算完,订单少、成本高,好多小供应商直接破产,供应链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来,德国工业联合会都说了,工业产量连跌三年,2025年都别想复苏。 有人说找替代能源啊,哪有那么容易!德国关了核电,又在淡出煤电,想靠风电太阳能?2024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才占56%,工业急着用的时候根本顶不上。 只能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可那玩意儿贵啊,到岸价比俄气高五成以上,还得建接收站,德国第一个LNG终端2023年才用上,顶多满足10%的需求。 汉堡港天天排满了运LNG的船,可再怎么运,成本降不下来,工厂还是亏。 美国倒是乐见其成,自己卖LNG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不受能源短缺的罪。 那些小国虽然也难,但人家工业规模小,能耗低,不像德国,整个经济都绑在高能耗工业上,一旦能源成本涨了,整个盘子都得晃。 德国2024年GDP降了0.2%,连续两年负增长,这还是2003年以来头一回,进口没少花钱,出口还降了0.8%,贸易顺差都快没了,央行都说可能要陷入滞胀,就是又通胀又经济不涨的死循环。 老百姓的日子更难熬,三口之家每度电费快40欧分,全欧洲最贵,匈牙利才10欧分,这差距多大! 2024年初实际工资比疫情前还低10%,这是1950年以来最大的降幅,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物价还涨,中低收入家庭只能咬牙过日子。 年轻人本来挤破头想进汽车厂,现在那些月薪四千多欧元、假期三十多天的好工作说没就没了,能不闹心吗?东德老工业区好多人都开始支持右翼了,这都是日子过不下去的反应。 现在德国想转型,可哪有那么快?电动车的软件迭代慢,比中美落后两三代,AI自动驾驶更是跟不上,半年都推不出新款,市场份额被中国品牌抢得厉害。 工业4.0喊了半天,现在成了笑话。企业也不敢在德国投钱了,过去五年七成投资都跑到亚太去了,巴斯夫砸百亿在湛江建厂,宝马、西门子也加码中国,资金流出三万多亿欧元,国内经济能好才怪。 说来说去,还是基辛格看得准,德国就是被能源掐住了脖子。 默克尔当年修北溪管道的时候,是把这当成了经济命脉,可这命脉太依赖俄罗斯,一旦地缘政治出事,就成了死穴。 俄乌这仗打下去,美国赚差价,小国熬熬能过去,唯独德国,工业根基被能源成本掏空了,企业跑了,工人失业了,老百姓没钱了,这不是完了是什么? 现在萨克森州州长都呼吁恢复买俄气了,可就算想恢复,管道修不好,政治上也有阻力,德国这坑,真是越陷越深了。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