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西安,经历政治风波后,李赤然将军获得平反。他前往南京军区索要工资,却遭

尔说娱乐 2025-11-25 10:58:32

1979年西安,经历政治风波后,李赤然将军获得平反。他前往南京军区索要工资,却遭遇空军司令员的抵触:“平反了还不满足?老家伙还想算什么待遇问题的账!” 主要信源:(岳阳网——开国将军李赤然为何事突破日军13道封锁线到延安) 西安城的梧桐树叶在1979年的春风中发出沙沙声响。 李赤然将军推开家门,手里捏着刚刚收到的平反通知书。 纸张很薄,却让他感觉沉甸甸的。 这位65岁的老人站在院子里,阳光透过枝叶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想起这些年的经历,心中百感交集。 也是这样一个春天,15岁的李赤然在安定县的中学教室里第一次接触到进步思想。 教室的墙壁有些斑驳,木制课桌被磨得发亮。 先生讲课的声音很轻,但每一句都像种子一样落在他心里。 放学后,他常常独自留在教室,借着夕阳的余晖阅读进步书刊。 1929年秋天,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时他比课桌高不了多少。 最初的任务是在油坊做掩护。 每天凌晨四点,他就要起床帮着磨豆子,双手经常被磨出水泡。 但最辛苦的不是体力活,而是要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递情报。 有次遇到盘查,他把密信塞进刚出炉的烧饼里,烫得手心起泡也不敢松手。 油坊里弥漫着豆腥味,但他从不抱怨,总是认真完成每一次联络任务。 1933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叛徒带着特务踹开了油坊的门。 李赤然被捕后关进阴暗的牢房,审讯室里各种刑具摆了一地。 敌人先是许以高官厚禄,见他不为所动就开始用刑。 最难受的是夏天伤口化脓,却没有药物治疗,但他始终咬紧牙关没有泄露半个字。 牢房的窗户很小,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这让他格外思念外面的自由。 一年后组织营救他出狱时,这个曾经健壮的小伙子已经瘦得皮包骨头。 由于身份暴露,他不能再做地下工作。 在谢子长的介绍下,他来到陕北红军驻地。 第一次摸到枪时,这个书生手忙脚乱,引得战士们发笑。 但他肯下苦功,白天练习射击,晚上研究战术,很快就成长为合格的指挥员。 陕北的冬天很冷,他常和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讨论战术,脸上被熏得黑一道白一道。 1935年冬天,红25军到达陕北。 整编后的红15军团里,21岁的李赤然被任命为81师政治部主任。 他比许多战士都年轻,但处事老练,很快赢得官兵信任。 半年后,他成为红27军政委,是当时最年轻的军级干部。 战士们私下里都佩服这个说话有条理的年轻首长。 有一次行军途中遇到大雨,他把自己的蓑衣让给伤员,自己浑身湿透也不在意。 全面抗战爆发后,部队改编让很多干部职务调整。 李赤然从军政委改任团政委,负责黄河防务。 虽然岗位变了,但他工作依旧认真。 有年冬天黄河结冰,他带着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守了整整三个月,手脚都生了冻疮。 河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但他始终坚持在一线指挥。 解放战争时期,他跟着彭德怀转战西北。 战场上他总是冲在前面,有次坐骑被流弹击中,他摔下马背磕掉两颗牙,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 新中国成立时,他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升起,这个硬汉悄悄抹了抹眼角。 那一刻,他想起牺牲的战友,心中充满感慨。 1955年授衔时,组织考虑他多年贡献,准备授予中将军衔。 罗荣恒找他谈话,他却说: "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知足了。" 最终他接受了少将军衔,没有半点怨言。 授衔仪式上,他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眼中闪着泪光。 1962年调到南京军区空军工作,他很快适应新岗位。 但八年后风云突变,他被下放西安劳动改造。 每月30元的生活费要养活一家人,经常是馒头就咸菜度日。 老战友们偷偷接济,送粮送油,帮他们渡过难关。 最困难的时候,连买药的钱都要向邻居借。 1979年平反后,他去南京办理相关事宜。 在补发工资问题上遇到阻力,有人觉得他要求太多。 但他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政策落实的原则问题。 经过争取,最终问题得到解决。 拿到补发工资那天,他第一时间还清了欠款,还给帮助过他的战友们寄去感谢信。 离休后的李赤然把精力都放在青少年教育上。 经常有学校请他去讲课,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 他的讲述生动有趣,常常让孩子们听得入迷。 2006年春天,92岁的老人安详离世。 整理遗物时,家人在他枕头下发现一本党章,书页已经翻得发毛。 如今在安定县的纪念馆里,还陈列着李赤然将军的旧军装。 虽然时光流逝,但这位老将军的故事依然在当地流传。 每年清明,总有人自发到他墓前献花,纪念这个从黄土地走出的将军。 纪念馆的讲解员说,常有孩子在这里驻足,听老人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