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美国成了印度的头号仇敌!就在光辉战机坠毁的硝烟还没散去时,印度媒体发动了一场针对美国的舆论围剿。 从今日印度到经济时报,借口出奇一致:都怪美国引擎给慢了、给坏了,仿佛这场事故与印度自身毫无关系。而这看似突如其来的指责,背后藏着的事印度多年来的军工困境。 光辉战机使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414涡轮风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算不上是劣质产品。它从1988年投入使用至今,累计交付量超过1600台,累计飞行时数突破500万小时,不仅装备了美国海军的F/A-18E/F和EA-18G战机,还被瑞典JAS-39E/F、韩国KF-21等多国先进战机选用,未出现过大规模的引擎故障问题。 光辉战机本身,从1983年立项到2015年正式服役,足足折腾了32年,研发成本超支700%,此前三次试飞中出现的故障都与印度产的航电系统有关,和美国引擎毫无关系。这次事故发生后,印度却选择性忽略这些事实,一门心思把锅甩给美国,说白了就是想找个“替罪羊”。 就在事故发生前10天,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访问印度,续签了十年期的防务框架协议,表面上看两国防务合作亲密无间,但实际上美国只是把印度当作牵制中国的棋子。 正如军事专家金一南先生指出的,美国将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三分之二的意图是针对中国,剩下三分之一就是为了遏制印度对印度洋的主导权。 印度想做南亚的主人,主导印度洋事务,这与美国的全球战略根本冲突。此次引擎风波正好给了印度一个发泄不满的机会,既能转移国内对军工体系无能的指责,又能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增加筹码。 而且这次事故发生在迪拜空展这个关键场合,对印度的军售计划打击巨大。印度原本希望借助这次空展向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推销光辉战机,挽回此前出口马来西亚失败的颜面。 战机的坠毁直接让潜在订单岌岌可危,这种时候把责任推给美国引擎,既能保全印度军工的“脸面”,又能向这些买家暗示“不是战机不行,是美国配件拖了后腿”。 这种操作印度并非第一次使用,2013年印度外交官在美国被捕,印度政府立刻发起大规模报复,移除美国驻印大使馆前的路障、取消美国外交官的外交礼遇,通过煽动民众反美情绪来转移国内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质疑,这次不过是故技重施。 印度媒体的集体发难更是把这种舆论操纵发挥到了极致。它们无视F414发动机相对可靠的记录,也不提光辉战机自身的缺陷,一味渲染“美国的问题”,这种叙事既符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又能掩盖印度本土军工企业的无能。 毕竟,让印度承认自己花了30多年造不出合格战机太丢人,不如把责任推给“头号仇敌”美国,美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印度转移矛盾的最佳靶子,一夜之间便从从“亲密盟友”变成了“头号仇敌”,这出戏码,印度演得倒是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