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1日下午,列宁格勒市委大楼三层传来三声枪响。 州委书记基洛夫

君轩谈历史 2025-11-25 18:43:10

1934年12月1日下午,列宁格勒市委大楼三层传来三声枪响。 州委书记基洛夫倒在血泊中,凶手尼古拉耶夫被当场抓获。 案件卷宗里藏着太多疑点,后来连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都承认自己牵涉其中。 这件事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让整个苏联陷入长达四年的恐惧。 莫斯科的审判庭成了精心设计的舞台。 1936年第一次公审时,季诺维也夫站在被告席上,对着麦克风念出早就写好的供词。 两年后的第三次公审更让人唏嘘,布哈林本来想据理力争,但想到刚出生的儿子,最终还是承认了那些子虚乌有的罪名。 这些审判没有确凿证据,却总能换来一致的死刑判决。 军队里的清洗来得更突然。 1937年夏天,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正在修改他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这份后来让德军都忌惮的军事构想,没能保住他的性命。 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另外两位元帅,57个军长里有50个被处决,连朱可夫都感慨,那些能改变战争走向的军事天才,一夜之间就没了。 苏共十七大选出的1966名代表,到1939年时有1108人成了"人民公敌"。 喀秋莎火箭炮的发明者朗格马克也没能幸免,他的团队核心成员被处决后,武器研发进度整整慢了两年。 最让人无奈的是家庭株连制度,父亲被贴上"敌人"标签,孩子跟着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连幼儿园老师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 零下四十度的劳改营里,犯人们每天只能领到300克黑面包。 面包里掺着木屑和棉絮,咬起来像嚼石头。 12小时的伐木工作后,大家挤在透风的木棚里,互相用体温取暖。 档案记载,1937到1938两年间,有68.2万人被处决,76万人被送进这样的劳改营。 1941年德军入侵时,苏军发现基层军官大多是临时提拔的。 那些在大清洗中活下来的老兵说,如果图哈切夫斯基还在,巴巴罗萨计划根本不可能推进得那么顺利。 后来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里提到,这场运动让国家失去了整整一代精英。 现在俄罗斯的档案馆里,还保存着当年的判决书,泛黄的纸页上,钢笔字迹依然清晰,只是再也改不了那些被冤枉的人生。

0 阅读:0
君轩谈历史

君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