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老伴这个月的退休金都到账了,老伴是企业退休,每月 2000 元,我是事业单位退休,每月 5000 元,两个人一共 7000 元,每个月生活费大约 2000 元,包括米面粮油,蔬菜水果,干菜调料等,另外还有水电费,燃气费,物业费,取暖费,通讯费和礼金等。水电费每月大概 300 元,夏天开空调能到 400 多,冬天集中供暖,每月分摊下来 350 元。燃气费每月 50 元,做饭洗澡足够用。物业费 120 元,小区环境维护得好,值这个价。通讯费我们俩用的是亲情套餐,每月 80 元,能视频能打电话,联系子女方便。 今天银行卡叮地响了一声,我和老伴这个月的退休金到账了。 老伴在纺织厂干了三十年,退休工资每月两千;我在中学教了一辈子书,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能拿到五千。 桌上的搪瓷缸子还温着,是早上泡的菊花茶——我们老两口过日子,就像这茶,得慢慢品才有味道。 老伴先把手机凑到眼前,眯着眼看短信,看完抬头冲我笑:“两千,一分不少。” 我拿出老花镜戴上,点开银行APP,五千的数字跳出来时,心里还是踏实。 “总共七千,”我拿过记账本,“这个月的柴米油盐有着落了。” 有人问我们,七千块够花吗? 其实细算下来,日子过得紧巴但也舒心。 每月的生活费,米面粮油、蔬菜水果、干菜调料,加起来差不多两千块,够我们吃得清淡又健康。 水电费每月三百,夏天开空调能冲到四百多,冬天集中供暖,按季度交的费用平摊下来每月三百五,燃气费省着用,五十块钱够做饭洗澡,物业费一百二,小区里有老年活动中心,平时散步遛弯都方便。 通讯费是亲情套餐,八十块钱,能视频能打电话,孩子们在外地,每周三晚上固定要跟孙子聊几句。 礼金是弹性的,谁家孩子结婚、添了孙子,两百块的红包少不了,一年下来也得备着千把块应急。 老伴拿着笔,在“礼金”那栏画了个圈:“下个月老王家孙女满月,记得提醒我。” 我点点头,翻到前几页的记录,去年一年,我们俩居然攒下了三万多。 年轻时总觉得钱不够花,养孩子、供房子,工资刚发下来就没了大半。 现在倒好,不用操心儿女,也没什么大开销,每月固定的进账,像小溪水似的,慢慢流进家里的储蓄罐。 小区门口的老张总说羡慕我们,说他企业退休工资低,日子过得紧。 可我觉得,日子过得怎么样,不在数字多少,在心里的秤。 老伴一辈子节俭,买菜要货比三家,衣服破了自己缝补,但每次我买药,她从不眨眼;我记性不好,水电费总忘交,她就把缴费单贴在冰箱上,用红笔圈出日期。 我们俩就像齿轮,一个慢一点,一个细一点,咬合着转了几十年,倒也没出过什么大岔子。 上午去菜市场,老伴非要买块五花肉,说今天发工资,包饺子吃。 我知道她是想让我高兴——我这辈子就好这口韭菜猪肉馅的饺子。 面是她揉的,馅是我调的,两人在厨房忙活了一上午,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饺子出锅时,孙子的视频电话打来了,小家伙举着满分的试卷给我们看,老伴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堆到了一起。 我突然想起刚结婚那会儿,两人工资加起来才八十块,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 现在呢,想吃就能吃,还有孙子隔着屏幕喊“爷爷奶奶”。 傍晚老伴把晒干的被子收进来,带着阳光的味道,叠在床头。 我摸着银行卡,突然觉得,这七千块钱不是数字,是我们俩一辈子攒下的安稳——比什么都贵重。 夜里躺在床上,老伴轻轻打着呼噜,我听着窗外的风声,心里暖烘烘的。 过日子就像算这笔账,有进有出,有苦有甜,只要两个人心在一处,再小的数字,也能算出大幸福
今天我和老伴这个月的退休金都到账了,老伴是企业退休,每月2000元,我是事业
若南光明
2025-11-25 21:27:31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