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被滞留。昨天中日航班十二条线停航,一些不听劝阻的旅日游客被滞留日本机场急的团团转,有些游客悔不当初不听劝…… 这些人不是没收到提醒,早在一周前的11月14日,国家文旅部就率先发布谨慎出行提示,明确写着“密切关注出境游目的地安全形势,不前往高风险地区”;紧接着外交部、驻日使领馆、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动预警,大使馆的安全预警24小时内转发量超50万次,配图详细标注了风险区域;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也同步更新旅行提示,提醒香港居民提高警惕。 不少旅行社更是主动出击,上海某旅行社不仅打电话劝改行程,还提出免费改签下月航班并补偿一晚酒店的方案,可这些恳切的劝阻全都成了耳旁风,架不住低价机票的诱惑,原本三千多块的东京直飞上海机票,促销价只要一千二,想着能省一大笔钱;架不住“网红打卡点必须去”的执念,心里惦记着红叶季的京都岚山还没拍够照片;更架不住那点“哪能那么巧就赶上停航”的赌徒心态,总觉得倒霉事儿轮不到自己头上。 有游客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国家就是小题大做”,转头就晒出机场值机照片,如今再看那条动态,评论区早已被“打脸”“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留言淹没,点赞量比原帖还高。 在他们眼里,国家的警告就是“扫了兴的唠叨”,反正自己算得精,能踩着优惠的尾巴占便宜,却忘了,个人那点小算盘,在国家的全局研判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文旅部的提示背后,是外交、安全、交通多部门的大数据分析;大使馆的预警之外,是驻日工作人员冒着风险实地走访后的风险评估,中国社科院国际关系专家就曾指出:“国家层面的安全预警从来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综合几十种变量后的风险预判。” 如今航班取消率飙升,未来一周赴日航班取消率将在11月27日达到21.6%,创一个月以来新高,天津滨海-关西国际航线取消率高达65%,南京禄口-关西国际也达59.4%,剩下的航线要么换小机型削减运力,要么机票价格暴涨到一万二还一票难求。 有游客为了回国,不得不先飞首尔再转机上海,多花三倍钱不说,还得在首尔机场滞留十几个小时,那些省下来的机票钱,最后全填进了临时购票的窟窿里,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令人无奈的是,这种因漠视警告陷入困境的事儿早有先例。 2019年台风季,就有游客不听劝阻执意前往冲绳,结果被困酒店三天,最后靠中国大使馆协调包机才得以回国,可总有人觉得“那是别人的事”,轮到自己时照样心存侥幸。 这次停航事件中,吉祥航空原本冬春季中日航线最多每周飞114班,目前已停止接受订座的航班比例约24%,全国范围内超54万张飞往日本的机票被取消,日本旅游业损失或达1.79万亿日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行程泡汤,是企业商务谈判的被迫延期,还有人错过了重要的医疗预约。 说到底,这不是运气问题,而是对风险的漠视,是把国家的安全保障当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国家搭建的预警体系,从信息收集到政策发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可总有一些人把这份用心当成束缚,把谨慎当成怯懦。就像疫情防控期间有人不听劝聚集,汛期有人非要去河边钓鱼,这些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现在滞留在机场的游客,不仅要承受物质上的损失,还要面对精神上的煎熬,更占用了大量的外交资源。 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处理求助信息,协调临时航班,这些本可以避免的麻烦,却因为部分人的侥幸心理变得复杂。希望这次的事件能让更多人明白,敬畏风险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国家的提醒从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穿越迷雾的灯塔,当机场的第一缕晨光透过玻璃照进来,那些彻夜未眠的游客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悔意,这份教训,真该牢牢记住。 你说,经历过这事,下次再遇到类似提醒,他们还会不当回事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