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付日本,长远来看最好是用当年清朝对付准噶尔的方式。 当年准噶尔的套路有多眼熟?七十多年里,国力弱的时候就趴在清朝脚下称臣纳贡,一旦羽翼丰满就立马翻脸,抄起家伙就往中原打。 康熙年间,准噶尔部落在雄主噶尔丹的带领下迅速崛起,1690年,羽翼丰满的准噶尔铁骑挥师东进,不仅吞并喀尔喀蒙古,更南下直逼京师,迫使康熙帝亲征,引发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 然而,当1696年昭莫多之战遭遇惨败后,准噶尔立刻换上一副面孔,向清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 这种强弱转换的戏码在乾隆年间达到高潮。1745年,准噶尔陷入内乱,清廷冷静观察、按兵不动。 直到新任首领阿睦尔撒拉在臣服后再度反叛,乾隆帝才毅然出兵,通过1755-1758年的系列战役,终结了这场持续三代帝王的漫长博弈。 将目光转向东方,近代日本的对华策略呈现出异曲同工之妙,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对华态度发生显著转变,1894年的甲午战争、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全面侵华,无不是在日本实力上升期发动的扩张行动。 而在国力不济时,日本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如明朝时期倭寇平息后,日本多次遣使朝贡,示好中国。 这种变幻莫测的策略背后,隐藏着一种基于实力对比的国际关系逻辑,无论是准噶尔还是近代日本,其对外策略的核心都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情感与道义往往让位于现实利益的考量。 然而,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机会主义策略难以持久,准噶尔汗国最终在1758年退出历史舞台,而日本也在二战中遭受重创。 清朝能够最终解决准噶尔问题,关键在于采取了“标本兼治”的方略,不仅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更通过经济、文化和政治手段建立了持久稳定的秩序。 这段历史给今人留下深刻启示:认清战略对手的本质,不被其表象所迷惑,持续提升自身实力是对外博弈的根本,最后,战略耐心与定力往往比短期得失更为重要。 历史从不会简单重复,但其内在规律常常跨越时空产生回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理解这种强弱转换的战略逻辑,能够为我们提供更为清晰敏锐的观察视角。 纵观准噶尔与清朝的博弈历程,我不禁深思:国际关系中的机会主义是否永远无法避免? 从准噶尔到近代日本,再到当代国际政治,随着实力对比变化而不断转换立场的现象,似乎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常态。 这种历史的相似性警示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应当避免情感化的判断,清朝在应对准噶尔问题时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令人印象深刻。 当准噶尔臣服时,清廷保持警惕,当准噶尔强盛时,清廷耐心等待时机,这种超越情感的现实主义态度,在今日的国际交往中依然值得借鉴。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比较的价值不在于简单类比,而在于提取智慧。 当今的中日关系与古代的清准关系存在本质差异,我们身处全球化时代,各国深度相互依存,国际规则与制度为国际行为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约束框架,单纯的历史类比很可能忽视这些重要的时代特征。 从更深层次来看,准噶尔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仅依靠军事胜利,更通过经济整合与文化融合实现了长治久安。 这一经验对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启发:单边压制难以缔造持久和平,只有建立互利共赢的秩序才能真正化解根本矛盾。 在当今的中日关系中,我们既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保持战略清醒,更需要超越历史思维,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中国的长远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的提升,更需要在软实力塑造和国际话语权建设上持续发力。 如同清朝最终通过多元手段解决准噶尔问题一样,现代国际争端的解决也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手段。 历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启发我们以更加复杂、多元的视角理解当下,以更加智慧、包容的方式塑造未来。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的智慧,也要勇于开创前所未有的新道路。

奔腾年代
乾隆对付准噶尔的方式就是重手屠杀抵抗力量加人口分批迁徙异地安置。历史上成吉思汗对付西夏也是这办法。西夏消失了,准噶尔也消失了。
蔚蓝的天空 回复 11-28 14:08
天道往复,屡试不爽。
用户10xxx74 回复 11-28 19:19
迁徏天国吧?说得这么文雅!
蔚蓝的天空
清朝算个屁,签那么多条约还有脸了?马关条约的恶果至今还没消除。
风之利刃
车轮斩
用户11xxx96
关键是车轮放平,去人留地!
A格斯华尔
日本其实都不如准噶尔,主要是有老美撑腰,等老美靠倒了,他会主动过来示好
用户10xxx03
说的都是屁话,它弱的时候不灭了它,就是延误战机。
想想就好
屠灭
略略略
车轮放倒
没事看看热闹拱拱火助助威
兆惠车轮斩
wyxuan5161
日本应该分为几个小国,有战胜国进驻,中美俄朝韩各有一块属地
不知晦朔 无意春秋
现代的车轮太厚了
用户14xxx53 回复 11-28 22:51
哪就雨田君的硬币策略,平也好立也不错。
用户48xxx67
日本和准葛尔又不一样,准葛尔那是连土带人一块收了,土地都抢了,才有下一步把人打散,现在日本土地能抢下来?连第一步都完成不了,说什么学准格尔,做什么梦呢?
用户10xxx71
秦汉是我们第一次向外扩张,隋唐是第二次,现在可以开始第三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