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更多精彩
新书重磅来袭!!!
期盼了许久的《喀什》即将正式出版……
2022年6月,
“发现城市之美”团队一行7人,
从南海之滨深圳飞抵西域喀什,
历时一个月,以脚步丈量喀什,
以“第三者”的视角、散文游记的写作风格,
图文并茂地呈现喀什原生态文化之美,
记录下喀什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帧。
喀什,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
依托“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
喀什即将成为辐射中亚和南亚地区的
经贸和产业发展高地。
▼
(请横屏观看,喀什古城航拍)
在本书中,读者将与我们一起踏上喀什这片土地,
共同探寻生长于此的
历史、人文、街头、美食等景观。
01南疆光影
南疆不仅有璀璨人文,
更有千姿百态、难以言说的绮丽。
戈壁、胡杨、黄沙、峡谷,
自然在此毫不吝啬地展示着自己的鬼斧神工。
所以游人来来往往,
只留下一句:
“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新疆”。
(请横屏观看,7月的兰干塔格,好似一头匍匐的巨兽)
站在喀什市克孜勒苏河大桥上看,
河道被滩涂岛屿分出了若干股细流,
宛如大地的血管。
(请横屏观看,克孜勒苏河河水夹杂着细泥沙而呈红褐色)
在喀什市东城区,有一片套着大片湖蓝的绿环,
那是喀什的“绿肺”——小亚郎湿地公园。
(请横屏观看,小亚郎湿地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对色彩的追逐)
……
02古城写生
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疏勒国的首府, 早在两千多年前, 喀什便融合了野性与繁华, 于漫漫黄沙中盛放, 吞吐着波诡云谲, 雕琢着与中原地区不一样的春温秋肃。
一座老城, 他的故事在翻飞的书页中, 也隐藏在与尘土融为一色的古老建筑里。
(请横屏观看,阿热亚路上悬挂着各色毛毯,是名副其实的画廊)
自张骞“凿空”西域后,
铸铁与凿井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南疆,
随后铁质坎土曼应运而生。
(请横屏观看,铁业公社后院保留了打铁铺的模样)
自东汉末年佛教在西域大规模传播,
一时间,塔寺林立,僧尼广布,
如今喀什地区内仍存有不少佛窟佛塔的遗迹。
(请横屏观看,莫尔佛寺在戈壁上的一处高地矗立了千余年)
……
03艺术春秋
铜艺、土陶、绸缎、乐器制作,民歌弹唱、萨玛舞……
祖辈们留下的艺术基因和奇思妙想,
在喀什老城里仍然鲜活。
欢欣时起舞,悲伤时也要起舞,
舞蹈是维吾尔族人的生命组成,
善舞的基因早已刻录在人们的DNA序列里。
(请横屏观看,上万人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前跳舞,传递祝福)
独特的十二木卡姆,
千弦齐鸣,激荡人心。
一把古琴,奏几支老曲,
闲闲散散的一天便过去了。
喀什土陶是种古老的制陶工艺,
一代接一代传承其制作方式,
用一双双灵巧的手,
造出器型优美的陶壶。
……
04舌尖上的美味
如果说“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
那么没尝过喀什的传统美食,
只能算新疆的匆匆过客。
只有到过喀什才知道,
面粉除了制成小巧雅致的江南茶点,
也能是焦黄香酥的西北烤馕,
羊肉除了火锅店里精致的肉片,
还会出现在更粗犷豪迈的馕坑里……
除了烤馕,20世纪90年代,
喀什掀起了一阵吃鸽子的风潮,并流行至今。
鸽子汤的鲜美,
来源于黄芪、香叶、八角、罗汉果等21种调味料,
炖得细嫩的鸽子肉,轻轻撕扯便可脱骨。
喀什人爱喝羊肉汤,尤爱缸子肉。
街头巷尾的缸子肉,
相比家常羊肉汤,
因搪瓷缸而多了一分似有若无的炭火焦香。
喀什人的羊肉制作技艺早已名声在外,
他们把羊肉制成一道道令人魂牵梦萦的美味,
抓饭,就是喀什人的专属风情。
当夜幕降临,热浪消退,
喀什人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向小吃街,
去赴夏夜的狂欢派对。
……
挖掘和传播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愿这部作品,
能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喀什的窗户,
看见喀什最本真的模样。
发现城市之美
“发现城市之美”项目组织专业采编团队,实地走读中国各地,系统收集和发掘每个地方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原生态文化,以原创图文书籍、主题纪录片、自媒体、文创产品等为载体,打造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文化素材库。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