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字确实很神奇,可以衍生出这么多字来

以冬话美食 2024-06-13 05:48:50

“奇”的本义是人一只脚站立。《说文》:“奇,异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徐灏笺据戴侗《六书故》云:“奇,从立,可省声。一足立也。别作踦。”“奇”是会意字,会一人拄着棍单脚站立之意。由一只脚引申为独一、单数,如奇数,古代一、三、五为奇数,为阳,二、四、六为偶数,为阴。偶数两两相对,奇数总有一个尾巴余在外面,所以余数、零头也可称为“奇”。《正字通·大部》:“数之零余曰奇。”入选中学课本的明魏学洢《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用的便是此义。奇数零余在外面,总给人诡异不正之感,所以也用来指人的遭遇不顺当。《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两只脚人的常见,一只脚的不常见,所以引申出奇异、与众不同的意思,如奇装异服。进一步引申,又有出人意料、变幻莫测之意。《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奇特的东西是极少见到的,所以又隐含美好、美妙之意,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用作动词,指引以为奇、感到惊异,《史记·项羽本纪》:“梁以此奇籍。”用作副词,指极、甚、特别,杨树达《词诠》卷四:“奇,表态副词。极也,甚也。”如奇臭无比。后“奇”为引申义所专用,其一只脚的意思便另加义符“足”写作“踦”,“奇”与“踦”是加旁分化字。

凡从“奇”取义的字皆与不正、不偶、倚靠等义有关。

“倚”,从人,从奇,本义指一只脚站立的瘸人。《扬子·方言》:“踦,奇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全物而体不具谓之倚。梁楚之间谓之踦。”则“倚”“踦”为同义词。单腿站立,必有所依,所以引申为人紧靠着物体。老黄县规矩,要站有站相,倚儿门框站着身形不正,显得缺乏教养,即《弟子规》里说的“勿跛倚”。也可指以物斜靠,用棍子斜顶着门用黄县话说就是“拿棍儿倚儿门”。“倚”也可作仗着讲,比如:他倚儿他爹是书记,在疃里展样嘞不行喽。

“欹(qī)”,指倾斜、歪(按,《说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欧、歎之类是也。”“欠”指呵气,所以这里写作“欹”是不太符合汉字规范的,应写作“攲”才上讲儿。《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以“欹”为首选字,值得商榷)。《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遇有欹枝,以竹扶之。”《玉篇》释为“倾低不正”。唐胡曾《妾薄命》:“欹枕夜悲金屋雨,卷帘朝泣玉楼云。”宋赵长卿《荷花》:“半敛半开,斜立斜欹,好似困娇无力。”“欹”的倾斜程度比“倚”更严重,“倚”多为斜倚,而“欹”更为“倾低”。《胶澳志》:“欹,睡倒之谓。”《聊斋俚曲集·慈悲曲》第二段:“婆子放倒头睡沉沉,汉子欹下暗沉吟。”《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七回:“你看这一霎,觉得站也站不住,还得去屋里欹倒。”《续金瓶梅》第五十三回:“杀的人在堂上横欹竖卧,使在傍看的人畏惧,不敢不献出珍宝来。”黄县话也是这样用的,比如:他还在炕上欹儿呢。“欹歪”是斜躺的意思,比如:你别在这欹歪,上炕好好躺儿睡。“歪”在这里轻声变韵,“ai”读作“ei”,“烟台”“厉害”都是这样读。“欹儿歪儿”指身体歪斜,比如:他成天欹儿歪儿嘞没个正形。“倚”和“欹”组成一个词儿叫“倚欹”,斜靠的意思,比如:你倚欹儿被垛儿坐一会儿;你别倚欹儿我身上。

《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 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古代有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称为“欹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君可置于座右以为戒,提醒自己“谦受益,满招损”。

“椅”,《正字通》:“坐具后有倚者。”后背是否有倚靠是椅子与凳子的区分。中国古代都是席地而坐,椅子是唐代才有的,起源于来自北地的胡床。最早椅子写作“倚”。唐佚名《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十,内四倚子。”宋黄朝英《靖康湘素杂记》卷三:“今人用倚卓字,多从木旁。”而“椅”为木名。《说文·木部》:“椅,梓也。”段玉裁注:“《释木》曰:‘椅,梓。’浑言之也。《卫风》传曰:‘椅,梓属。’析言之也。椅与梓有别,故《诗》言‘椅桐梓漆’,其分别甚微也,故《尔雅》《说文》浑言之。”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毛传:“椅,梓属。”孔颖达疏引陆玑曰:“梓实桐皮曰椅。”

《本草纲目·木部·梓》:“梓,时珍曰:梓木处处有之,有三种,木理白者为梓;赤者为楸;梓之美文者为椅。”

“椅”即山桐子,为大风子科落叶乔木。花多芳香,有蜜腺,为养蜂业的密源资源植物。果实为浆果,球形,红色,形似珍珠。树形优美,结实累累,风吹袅袅,为山地、园林的观赏树种。木材可制小家具。种子可榨油制肥皂或作润滑油。后来因椅子是木头做的且人可以倚靠,就借用“椅”来做椅子讲,而“倚”多用作倚靠义。

“崎”指倾斜,不平坦,如山路崎岖。“犄”,牛的犄角是向两边斜的,没有长成朝天一炷香的。“犄角旮旯”指边边角角的地方,也是不正。《集韵·支韵》:“碕,曲岸。或作埼。”今《现汉》七以“埼”为首选字。《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彭湃。”李善注引张揖曰:“埼,曲岸头也。”此皆有不正之义。

“畸”,《说文》释为“残田也”,《正字通》:“井田为正,零田不可井者为畸,地势多邪曲,井田取正方,则田必有畸零。”后引申为人体的残疾,如畸形、畸人。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描写了小城里形形色色的畸人故事。这个“畸”不是指的肢体的残疾,而是内心世界的残缺。译者具有较深的古典文学功底,这个书名翻译的可称为神来之笔。

《说文·足部》:“踦(qī),一足也。”段玉裁注:“谓一足剕,一足屦,当死罪也。”

“剕(fèi)”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又称为“刖(yuè)”,或说是斩断脚趾,或说是砍掉脚。受过刑的人行动不便,走路时有踊跳状,所以要穿一种特制的鞋,这鞋名就叫“踊”。有个成语叫“踊贵屦(jù,履也)贱”,受剕刑的多了,穿屦的就少了,价格自然就贱了,多讽刺统治者滥用刑罚。“踦”读jǐ时,可作“脚胫”讲,《尔雅·释虫》:“蟏蛸,长踦。”郭璞注:“小蜘蛛长脚者。”这个蟏蛸就是黄县话里说的“喜蛛儿”,身体很小而腿极长。“踦”读yǐ时,指用膝顶住。《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huā)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

“骑”,指跨马,骑马。《说文·马部》:“骑,跨马也。”段玉裁注“两髀跨马谓之骑,因之人在马上谓之骑。”《礼记·曲礼》:“前有车骑。”孔颖达疏:“古人不骑马,故经典无言骑者。今言骑,当是周末时礼。”人跨马上不偶故为“骑”。后引申为一人一马谓之“骑”。古代作战是三四匹马拉一辆车,车上有三个人,胡服骑射后改为一人骑一马,不管是人是马都比较奇零,故曰“骑”。

“锜”,古代的烹煮器皿,有三足。《方言》卷五:“(鍑)江、淮、陈、楚之间谓之锜。”郭璞注:“或曰三脚釜也。”《诗经·召南·采蘋》:“于以湘之,维锜及釜。”毛传:“锜,釜属。有足曰锜,无足曰釜。”三足不偶故从“奇”。

“寄”,身无所依,倚靠于别人屋檐下。《广雅·释诂四》:“寄,依也。”《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又指客居,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六引《广雅》:“寄,客也。”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引申指暂时放置、权且存放,托人传达或送交之意,如寄存、邮寄等。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