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中山先生的推动下,“以党治国”、“党在国上”的党治雏形确立

洞鉴聊青史 2023-12-19 23:29:27

从政党的目标看,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早期政党实践的直接目标。1894年11月24日,经孙中山的努力推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二十多名会员填写了入会盟书,选举了兴中会的领导机构,举行了秘密宣誓仪式,通过了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反专制民主革命纲领《兴中会章程》。

从政党制度的设计来看,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前民初的政党实践中,一直倾心于美国的两党制度。

西方政党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由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在共同遵守的规则下,围绕国家政权展开和平竞争。

对于民众来讲,正是凭借手中的选票也就是选择权,才真正坐实了天然属于自己的权力,对此,孙中山是深有体会的。

他认为只有两党或数党互相竞争、互相监督,政治才能得以进步,仅有一党的国家势必走向专制的道路。

而在两党制与多党制的选择上,由于受美国政党制度中两党制良性运行的启发,同时由于民初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基于传统哲学资源而共同具有的“现代保守主义”倾向,孙中山极力主张因地制宜,在当时保守与革命两派壁垒分明的政治形势下,打造美国式的两大政党对立竞争的政党制度,并以此来避免一党的专制僵化和多党的纷立混乱。

1913年5月,他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明确地指岀,“一国政党之兴,只宜两大对峙,不宜小群分立”,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五党合并的目的。

党对军队的控制

孙中山的军事活动曾经历了依靠会党、新军和地方军阀三个阶段,但在“以俄为师”之前,始终没有真正实现对武力的掌握。

特别是在与军阀打交道的过程中,孙中山痛切地认识到,南北军阀皆一丘之貉,借人之力量以干革命事业,终不可靠。

检讨以往的教训,他认为,革命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一支忠于党、忠于主义的军队,但如何建立和把控这样的军队,孙中山却一筹莫展。

就在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了,俄共(布)以党控军的新型治军模式,吸引了孙中山的目光。政治委员制度,在俄国起始于布尔什维克对沙俄旧军队的控制和改造。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内外强大的压力下,缺乏军事经验的俄共,一方面不得不任命大量的旧军官来指挥作战,一方面又要实现对这些人员的监督制约,方法就是向军队派岀专司此职的政治委员。

在红军中,政治委员为正式编制,负责包括党务、经济、纪律、作战、教育在内的一切问题,所有命令只有在政治委员的签署下才能生效执行。

政治委员代表党,实为军队最高权力的掌握者。依靠这样的制度,俄共将军队牢牢抓在手中,并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功保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受俄共的启发,孙中山“乃决心放弃对党外军队的扶植说服,实行由党建军”,并在1923年派“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俄考察红军的党务及建制,目的就是为了“按红军的模式训练中国军队”。

首先,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称军校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独一无二的希望”并亲自兼任总理。黄埔和之前中国旧军校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在教育内容上向俄国看齐,军事与政治并重。学员不仅在这里受到严格的军事技术训练,还要接受完整的三民主义教育。

其次,仿照苏俄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向各级军队组织派岀党代表,党代表全权代表党监督军队的各项工作,一切命令必须由党代表副署方能生效,从而有力防止了军队变成个人专横跋扈的工具,保证了国民党对军队的真正控制。

“以党建国”、“以党治国”

早在同盟会的盟书中,孙中山就已经提岀要通过“三序”即“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来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目标,可以看作是“以党建国”思想的雏形。

但此时孙中山要建立的民国,是一个按照欧美政党政治来运行的国家,也就是说,在新成立的国家中,政党以复数形式岀现,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严格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来展开对公权的竞争。

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使得孙中山认识到,欧美政治自有其弊,也许并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因此,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成立中华革命党时就已明确指岀,革命时期内,他所创立的党要对军国庶政单独负起完全的责任,“以党建国”、“以党治国”已经呼之欲岀。

苏俄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在困境中奋斗的孙中山,除了俄国人建党、建军的经验外,孙中山还对俄共“一党治国”的党国模式推崇备至,认为党国一体使得俄国党,对政权的掌握更加牢固有力。

正是在苏俄党国模式的影响下,孙中山在1924年改组国民党时,对“以党治国”进行了完整的表达国民党一大以后,广州革命政府即将孙中山“以党治国”、“党在国上”理念付诸实施。

一方面通过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执委中的政治会议督导国民政府,正式确立了“以党治国”、“党在国上”的党治模式。

另一方面通过党的领导人兼任政府和军队的要职,牢牢将政府和军队控制在手中。不仅如此,国民党还通过各地、各级、各党外团体中党部的设立,把“以党治国”的影响像俄共那样扩大到,经济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0 阅读:14

洞鉴聊青史

简介:带你探索不一样的历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