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距海最近的木构古建筑,不用一钉一铁,600多年依然屹立!

驴游记 2022-04-17 22:16:07

大家都知道,海边的房子多是石头建造,那是因为沿海台风多,海风腐蚀性大。但在台风频发的广西合浦海边,却有这么一座木构古建筑,36根圆木柱支撑,没用一钉一铁,经历了至少600多年的台风暴雨和海风侵蚀,至今却依然完好,成为一座明朝所城中仅存的完整古建筑。

如果你了解中国的古建筑分布,就会知道80%以上元朝以前的木构古建筑都在山西省,而位于湿热地带的广西,现存是没有一座明朝以前木构古建筑的,而这座立于海边的大士阁,建于明朝初年,足可见它在广西古建筑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士阁位于合浦县城东南85公里的山口镇永安村,永安村的前身,就是明洪武年间设立的永安守御千户所和永安守备,单看“永安”这个名称,也充满了美好的寓意。

永安村中民宅贴的辟邪镇煞符,与众不同的是“驱邪出海”四字,可见此地离海很近,而在600多年前的明朝,这里也有可能就位于海边。

永安村中还有一座城隍庙,城隍庙是守护城池之神,在古代城镇中才有,所以了解了永安古城的前世今生,也就不会为海边的小村中有一座城隍庙而感到好奇了。

城隍庙旁还有一座关圣殿,作为一座曾经守卫海疆的军事城池,关圣殿的存在也就十分合理了。

所有来到永安古城的游客,大概都是冲着大士阁而来的,虽然这里算不上知名的景点,但大士阁在广西木构古建筑的地位,绝对是排得上前三的。

大士阁是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被列入国保的古建筑类批次排名,仅次于广西容县的经略台真武阁和三江县的程阳永济桥。

大士阁又名四牌楼,分前后两阁,上下两层,两阁相连,浑然一体。

大士阁一层建筑面积为167.5平方米,36根坚硬的格木圆柱支撑着整座建筑。

格木就是铁木,是一种珍贵的硬材树种,极耐腐、耐水湿,古代常用来制作船板、桅杆和上等家具,而广西和广东都是格木的分布区。可以说,优良的木材结构,正是大士阁屹立海边600多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涂了油漆,看不出材质,你用手敲击圆木柱的话,仅凭感觉的话,甚至可能会以为是些水泥柱子,只是大小不一,甚至也不算笔直的造型,才会告诉你这些都是如假包换的原木。

每根木柱底下都有石柱础,有意思的是这些石柱础只入土10到15厘米,下面无基础。

各柱间有72根木梁连系着,屋檐有三级挑梁,每级均有木垫子承托,亭内各梁间也有木垫子作支承,正是这种浑然一体的结构,才使得大士阁没用一钉一铁,依然组成了一个优美而稳固的统一体。

据史书记载,自明代至清代合浦地区曾遭多次风暴袭击和地震摇撼,附近几里内的庐舍均倒塌,唯有大士阁岿然屹立,所以这座古建筑能保存至今,并非幸运,而是结构完美。

大士阁还是一座亲民的古建筑,虽然是广西位列前三的木构古建筑,但不像容县真武阁那样,已经成为了十足的旅游景点,大士阁数百年来,都是当地村民们休憩闲聊的场所。

一楼中间部位有楼梯,可以通往二楼,磨到发亮的扶手也说明,这座楼梯也有些年月了。

大士阁之所以叫做大士阁,就是因为阁楼上曾供奉着观音大士。

二层建筑面积仅有81平方米,大概是一楼的一半,两层楼的总建筑面积为248.5平方米。

我觉得二楼最有意思的是一块广东省第一批省保牌,这块木质文保牌有几个看点,一是省份,包括合浦在内的钦北防地区曾经属于广东,1952年被划入广西,1955年又被划回广东省,直到1965年再次被划入广西,而这块木牌的制作时间应该是1962年后,正是合浦县属于广东管辖期间;二是建筑年代,文保牌上标明的建筑年代是宋代,说明最初的断代是宋代。当然,木牌上的文字表述也十分有时代印迹,很有意思。

大士阁虽然只是一座简单的阁楼,但所有屋脊、飞檐和封檐板等处,均雕塑或绘有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麟龙鹤凤、飞禽走兽和奇花异草。

阁楼的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每顶九脊,脊上施有精致的花纹装饰,有凤凰、二龙戏珠、鸟、树、奇花异草等浮雕。

大士阁旁还有石碑若干,记录着大士阁的历次修缮过程。

看完大士阁,不要错过附近村中一棵500多年的见血封喉树,这棵直径2米多的古树被村民们视为神树,在过去还是出海渔民们的“灯塔”。

大士阁作为一座低调的古建筑,交通并不太方便,静静地矗立于南海边,是中国距海最近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千年古县合浦保存最长久的一座木构古建筑。

6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间,但能够保存600年的建筑确实为数不多,不信你看看我们的城市中,哪怕是60年的建筑都不太多,更何况这还是一座位于海边的木结构建筑。而建造大士阁的不知名工匠们,还采取了柱脚不入土,下垫石不做基础的大胆做法,整座阁楼梁柱均用榫卯连接,无一钉一铁,却在台风肆虐的海边构建出一座完美的整体,抵抗住了台风的肆虐,海风的侵蚀,不得不为古人的工匠精神点赞。

0 阅读:103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