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的北京画坛朋友圈

美术报 2020-12-16 15:32:16

12月18日,由何香凝美术馆与北京画院共同策划的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展将在北京画院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 65件 书画精品,其中北京画院28件,何香凝美术馆37件,此外,还将展示相关的艺术文献、珍贵历史图片。 此次展览, 借助两个专业机构的藏品及学术力量, 期望以近代美术史个案的研究视角,从集体创作”的主题,对何香凝的艺术创作,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何香凝

何香凝 (1878—1972) ,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何香凝牛畏予/摄1961年

背景为何香凝82岁所作《高松立海隅》

1903年,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讨伐军阀等斗争,后又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1949年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何香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杰出领导人,她毕其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统一大业,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

何香凝廖承志徐悲鸿倚松读书图

131.5×64cm设色纸本1951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的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众多艺术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补笔、题词,使得她的画作更为凝重。她的绘画作品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

何香凝虎26×30cm设色绢本1910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狮63×49cm设色绢本1914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如果将何香凝放置于近代美术史的上下文之中,何香凝的艺术创作,尤其是晚年定居北京的创作可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特别的案例。何香凝横跨近六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她的艺术创作与其革命人生紧密关联,并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面貌。六十多年,先生往来于南北、东西,也因此与不同社会团体 (南社”寒之友社”等) 、地域 (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等) 的艺术家存在着广泛的交游,并为后人留下一批精心绘制的合作画”。画中可见与何香凝合作的艺术家主要是活动于北京和江南两个区域,尤其以前者占多数,他们的名字可谓构成了近代北京画坛的半壁江山,以此而论,北京时期的集体创作”又具有了不一般的意义。以个案研究的视角,此批作品如同近代美术史当中其他集体创作”行为 (如西北写生”井冈山系列”东北写生”东欧写生”等) ,可视为新中国美术史中集体创作”的一份珍贵历史记忆。

何香凝北京中国画院成立贺词

30×21.5cm墨笔纸本1957年

北京画院藏

展览划分三单元, 画高人寿” 单元展出 26件 何香凝独立创作精品。

20世纪初,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新知,她于1908年入读女子美术学校的高等科学绘画,同时向端馆紫川、田中赖章学习,《狮》《虎》恰是早期难得的精品。她这个时期的画,都离不开她师傅的格调和画风……其特点是保持着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喜爱明艳色彩,形象生动。” (廖承志) 1911年辛亥革命,先生随之归国,与民族、国家共命运,先生的绘画创作活动也始终联结着其革命理想人格精神。绘画的风格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步转向古典水墨的审美;创作的题材除延续狮、虎猛兽动物形象之外,古典山水及君子”题材成为创作主体,如《松•竹•梅》 (1928年) 、《山水》 (1929年) 、《松·菊》 (1931年) 、《青山瀑布》 (1934年) 、《绿梅》 (1943年) 、《冰雪暖于棉》 (1951年) 等是其不同时期的代表。陈毅题跋的《高松立海隅》 (1960) 则是八十二岁时所作。诚如郭沫若1954年的跋文:革命乃高度之艺术,先生之革命事业之艺术活动,会而为一,非偶然也。”26件精品既体现出先生松柏般的人格精神,也是近代百年历史的见证。

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松·竹·梅

137×34cm水墨纸本1928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月下小景80×38cm设色纸本1920年代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山水34×76cm设色纸本1929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王一亭青山瀑布

165×82cm设色纸本1934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松·菊173×273cm设色纸本1931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高松立海隅135×140cm设色纸本1960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图画新篇” 单元展出 11件 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

1949年,作为近代重要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何香凝应党中央的邀请,同众多滞留香港的民主爱国人士自香港北上,参与国家建设各个方面的事务,如人民政协、宪法草拟、侨务工作等等。晚年何香凝政务之余,安稳的生活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从而形成创作生涯的另一高峰期 (这不会累着我的,我生平作画,现在是最愉快的时刻啊!”) ,且与上海、杭州、南京、北京等不同地区的艺术家有广泛的切磋、合作,如杭州潘天寿、南京傅抱石、上海贺天健,及北京地区的叶恭绰、溥松窗、胡佩衡、溥雪斋、汪慎生等。其中,先生与北京画坛的交流尤其广泛,以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统计所得,达到二十多位艺术家。放置于艺术史的上下文,此时集体创作”的合作画其视觉意义已然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诗书画雅集”,一如收藏于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和平颂》巨幅创作,集体创作”的行为既是艺术交流,同时也呈现出了艺术处在崭新时代的社会价值。此单元展出11件先生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精品。

何香凝冰雪暖于棉130×66cm设色纸本1951年

何香凝美术馆

何香凝汪慎生叶恭绰王雪涛枫鸟

104×34cm设色纸本1950年代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溥雪斋汪慎生胡佩衡春壑云涛

131×67cm设色纸本1951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画坛友朋” 单元展出北京画坛艺术家 28件 精品。

20世纪的北京画坛与海派、岭南等,无疑是近代地域绘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北京画坛因其地理政治的缘故,似乎尤显复杂。各种艺术思潮及艺术理念并存伫立:古典文人画价值体系的延续,如溥儒、黄宾虹等;留学归来的金城、陈师曾以社团及研究会的方式形成崭新的绘画趣味和学术系统;留法的徐悲鸿 (国画改良) 、吴法鼎、李毅士等;近代美术教育的建立以及二十世纪中期开始的新国画运动。纷繁的艺术史线索共同描绘出近代美术变革的历史景象。何香凝所交往,所合作者恰是北京画坛不可或缺的艺术家,他们之中或是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或是新时代艺术样式的创造者。展览甄选出了十九位自二十世纪初即活跃北京画坛的艺术家,共计28件精品,试图以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描绘出近代北京画坛的格局,也将何香凝晚年的艺术创作纳入近现代美术变革思潮的研究之中。

叶恭绰桂柱斗极七言联151×39cm墨笔纸本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和平68cm×50cm设色纸本1952年

北京画院藏

徐悲鸿鸡114×65cm设色纸本1946年

北京画院藏

陈半丁岁寒结同心87×36.5cm设色纸本1961年

北京画院藏

展览展至2021年2月28日。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