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毛泽东

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伟大领袖毛泽东,人民永远怀念您;红军长征二万五,跋雪山

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伟大领袖毛泽东,人民永远怀念您;红军长征二万五,跋雪山

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伟大领袖毛泽东,人民永远怀念您;红军长征二万五,跋雪山又过草地:打败一切反动派,建立社会新中国;为革命满门忠烈,牺牲了不少亲人。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不幸都牺牲了。妻子杨开慧、堂妹毛泽建英勇就义。儿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为国捐躯。儿子毛岸龙,流落在街头不幸失踪。女儿毛金花,托咐给别人下落不明。毛岸红,从小寄养他人一直无消息。这一切一切,让人心疼,让人落泪。你吃粗粮穿破衣,一心想着老百姓。你抓经济搞建设,严惩了贪官污吏。强国威打败美帝,抗美援朝得胜利。人民站立起来了,制钢领共同富裕。你一生大公无私,无家产留书一堆。你的威名震四海,功绩永载入史册。你的胸襟、你的思想、你的哲学、你的军事;你的文章、你的诗词、你的书法,何人能比!你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化家,理论家,书法家,大诗人!你的光辉照千秋,你的思想闪金光!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一文速览#据人民日报报道,这次阅兵,受阅的武器装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一文速览#据人民日报报道,这次阅兵,受阅的武器装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一文速览#据人民日报报道,这次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战略威慑实力的集中展示,是我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成体系。参阅的所有武器装备都是从各军兵种作战部队遴选抽组,既有一部分战略打击力量,也有一部分战役战术先进装备,还有一些与未来战争形态相匹配的新质力量。第二个特点是,要素全。基本涵盖了指挥控制、侦察预警、防空反导、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各类型力量。第三个特点是,实战化。按照作战群队编组受阅,体现了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特点。
抗美援朝,支持出兵的不过也就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毛主席和彭老总,而那个半支持的,是

抗美援朝,支持出兵的不过也就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毛主席和彭老总,而那个半支持的,是

抗美援朝,支持出兵的不过也就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毛主席和彭老总,而那个半支持的,是周总理。当时主席就是否出兵朝鲜这一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但是在坐的各位大佬都默不作声。他们身经百战,并不是因为他们怕了。而是他们知道,在中美国力悬殊的情况下,和美国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见大家不作声,周总理提了个折衷的意见。说如果苏联愿意出兵,我们倒是可以考虑出兵。但这个建议似乎并不是毛主席所所愿意看到的。毛主席是想出兵的,他从大局出发,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但是在场却无一人明确支持,于是毛主席想到了彭老总。远在西安的彭老总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叫回了北京。彭老总回到北京考虑了一夜,第二天发言,明确表示,一定要大,必须要打。有彭老总支持,毛主席终于放下了心。于是也就有了后面的彭老总带兵奔赴朝鲜战场。
1950年,毛主席提议抗美援朝,但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就在毛主席孤立无援之际,陈

1950年,毛主席提议抗美援朝,但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就在毛主席孤立无援之际,陈

1950年,毛主席提议抗美援朝,但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就在毛主席孤立无援之际,陈毅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担任志愿军总司令,最终为何被毛主席否决?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1950年10月初,朝鲜人民军在美军仁川登陆后节节败退,联合国军推进至三八线以北。10月3日,周恩来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向美国发出警告,表示中国不会坐视朝鲜被占领。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美国第七舰队已经进驻台湾海峡,东北地区集中了中国70%的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抚顺煤矿等重要工业基地距离中朝边境不到200公里。10月4日至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召开。会议记录显示,与会的13名政治局委员中,多数人对出兵持保留态度。主要担忧集中在三个方面:军事装备差距、经济负担和可能引发的全面战争。参考资料中国军网《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共和国元帅们》根据解放军总参谋部的统计,当时中国军队只有17架能够作战的飞机,坦克不足100辆。而美军在朝鲜投入了1100架作战飞机、300多辆坦克,火力优势明显。在这次会议上,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毅表示愿意率军入朝。但毛泽东考虑到华东地区刚解放不久,陈毅需要继续主持当地工作,特别是上海的经济恢复任务繁重。10月5日晚,毛泽东致电在西安的彭德怀,要求他立即来京。彭德怀接到电报后,于10月7日飞抵北京。当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与他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谈话。彭德怀在谈话中分析了朝鲜地形对作战的影响,朝鲜北部山地占80%,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美军的装备优势。他还提出了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10月8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日,彭德怀离京赴东北,在沈阳建立志愿军司令部。10月19日晚,志愿军第一批部队开始跨过鸭绿江。首批入朝的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共26万人。为保持隐蔽,部队夜间行军,白天隐蔽。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朝鲜温井地区与韩国第6师遭遇,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第一次战役从10月25日持续到11月5日。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清川江以北歼敌1。5万余人,将联合国军阻止在清川江一线。11月25日至12月24日的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投入38万人,采取东西两线同时反击的战略。西线在清川江地区围歼美军第2师大部,东线在长津湖地区重创美军陆战第1师。长津湖战役发生在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当时气温降至零下40度。志愿军第9兵团许多战士来自华东,缺乏防寒装备。据战后统计,冻伤减员达3万余人。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在43天的战斗中,承受了190万发炮弹的轰击,平均每平方米落弹76发。坑道作战成为这次战役的主要特点,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顽强坚守。彭德怀的指挥风格以实事求是著称,他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据其秘书回忆,在朝鲜的两年多时间里,彭德怀有一半时间在前线度过。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谈判断断续续进行了两年,其间战斗仍在继续。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谈判期间的1952年10月。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根据协定,双方以实际控制线为界,建立非军事区。这条分界线基本沿着三八线,与战前相比变化不大。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先后投入志愿军290万人。据解放军总政治部统计,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其中阵亡11。6万人。美军伤亡14。2万人,其中阵亡3。3万人。战争结束后,彭德怀于1953年9月12日回到北京。他在总结报告中指出,这场战争的胜利,主要依靠了正确的战略指导、官兵的英勇作战和全国人民的支援。朝鲜战争改变了亚洲的战略格局,美国不得不承认无法在军事上战胜中国,开始寻求与中国的某种形式的共存。这为此后中国的和平建设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后受到错误批判。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在北京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平反。中国军网《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共和国元帅们》
抗战胜利后,毛主席把彭德怀留在自己身边,留在西北战场,而把林彪派到东北去当主帅。

抗战胜利后,毛主席把彭德怀留在自己身边,留在西北战场,而把林彪派到东北去当主帅。

抗战胜利后,毛主席把彭德怀留在自己身边,留在西北战场,而把林彪派到东北去当主帅。为什么不把彭德怀和林彪换一下呢?毛主席慧眼识人才,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两位老部下了。有些仗彭德怀能打,而林彪打不了。有些仗林彪能打,而彭德怀打不了。关键时刻,毛主席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林彪,志愿军出国作战,毛主席首先想到的也是林彪,林彪去不了才换成彭德怀。
毛主席决定出国作战之前,曾经召集会议讨论。他很想听听林彪的态度。没想到林彪却说,

毛主席决定出国作战之前,曾经召集会议讨论。他很想听听林彪的态度。没想到林彪却说,

毛主席决定出国作战之前,曾经召集会议讨论。他很想听听林彪的态度。没想到林彪却说,打了二十多年的仗,人心厌战啊,以前为了过上好日子,老百姓拿起枪跟我们走,现在解放了,又让他们拿起枪,他们愿意吗?林彪的顾虑不无道理。周总理插话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嘛,只要把思想工作做透了,人民会跟我们走的。周总理是最会做思想工作的。
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毛主席头像,他越看这个人越眼熟,于是偷

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毛主席头像,他越看这个人越眼熟,于是偷

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毛主席头像,他越看这个人越眼熟,于是偷偷将妻子拉到一旁对她说:“其实毛主席是我结拜兄弟。”妻子大惊:“你怕不是穷疯了吧!”1911年,辛亥革命闹得全国沸沸扬扬。20岁的朱其升是个热血青年,跑去湖南新军当兵。募兵处人挤人,他瞅见一个比他小两岁的毛润之想参军,却因为没担保人被卡住。朱其升看这小伙子挺有志气,就仗义帮他担保了一把。俩人进了同一个班,吃住都在一块儿,慢慢熟络起来。那会儿毛润之爱读书,常跟朱其升聊些天下大事,俩人关系处得不错,还有个叫彭友胜的战友也常凑一块儿。没多久,部队散了,朱其升回了湖北大冶老家,继续干铁匠活儿。日子苦巴巴的,每天就是叮叮当当打铁,赚点辛苦钱养家。毛润之呢,走上了革命路,先是搞学生运动,后来一步步成了共产主义的大人物。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俩人的生活完全是两条道儿。朱其升还是那个村里的铁匠,毛润之却成了新中国的领袖。按说这交情早该淡了,可事情没那么简单。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上下都在庆祝。到了1950年,家家户户挂上毛主席画像,朱其升看着那张脸,总觉得似曾相识。他琢磨着当年的担保事儿,觉得自己跟这位大人物有点渊源。憋不住了,他决定写封信试试。朱其升不识字,就找村里会写字的秀才帮忙。信里没啥花哨话,就是提了提当年担保的事儿,问候一下,顺便说想老朋友了。没想到,几个月后真收到回信。信里喊他“其升兄”,还带了200块钱,让他为国家出力。朱其升拿到信和钱,激动得不得了,赶紧拿给媳妇看,证明自己没吹牛。那200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但他没留着自个儿花,而是琢磨着干点正事儿。那年头物资紧缺,他就想着办个油布伞厂。伞这东西实用,家家户户都需要。他拿出铁匠那股子干劲,带着几个人开始弄厂子。从挑材料到做伞,他都盯着,慢慢地厂子有了点名气。村里人看他这么拼,也都挺佩服。1952年,朱其升混得有点模样,被选去北京开劳模大会。听说还能见毛主席,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真跟他见面了,还表扬他搞伞厂搞得好,又给了点钱让他接着干。朱其升回来后更来劲了,把厂子设备弄得更好,还多雇了几个工人。伞厂越做越大,附近几个村都知道大冶有个能干的铁匠。1954年,朱其升又去了趟北京,汇报伞厂的事儿。毛主席听了挺满意,说他这是在为国家出力,让他别松劲。朱其升听着这话,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回来后,他把伞厂当命根子似的盯着,产量上去了不说,还帮村里解决了不少人的生计问题。那几年,他成了村里人口中的能人,谁提起来都得竖个大拇指。1956年,朱其升生病去世了,65岁。他走之前把伞厂交给儿子朱大福,叮嘱他接着干,别辜负了这份事业。朱大福也争气,把厂子管得越来越好,成了当地的一块招牌。朱其升这辈子虽然是个普通铁匠,但跟毛泽东的那点交情却让人津津乐道。村里人聊起来,总说这老朱真不简单,能跟毛主席攀上关系,还真干出了名堂。朱其升跟毛泽东的交情到底有多深?有人说是革命年代的那点缘分,有人觉得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善意回应。毕竟那200块钱和北京的会面是实打实的,可要说结拜兄弟,未免有点夸张。朱其升自己可能是真把这份情谊看重了,才敢跟媳妇吹那么一句。不管咋说,他靠着这点联系干出了一番事业,也算没白活一场。
这是毛主席和机要秘书谢静宜的真实容貌,都看看吧,这不是演员演的。这是怎样一双

这是毛主席和机要秘书谢静宜的真实容貌,都看看吧,这不是演员演的。这是怎样一双

这是毛主席和机要秘书谢静宜的真实容貌,都看看吧,这不是演员演的。这是怎样一双眼睛啊!毛主席的眼神又深又亮,无比清澈,无比深邃!那眼神如此坚毅,如此刚强!再看看谢静宜,她曾任毛泽东主席机要秘书长达17年,年轻时的颜值真的很高,跟主席站在一起,如同女儿依偎在父亲身边。发一张图片证明你去看过毛爷爷
1951年,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绝密电报改变伟人决策。在彭德怀下达作

1951年,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绝密电报改变伟人决策。在彭德怀下达作

1951年,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紧急喊停,一封绝密电报改变伟人决策。在彭德怀下达作战命令,要打到三八线以南之际,某位将军却提出了不同的建议。8月17日,彭老总已经下达了作战命令,要出兵攻破联合国军防线,打到三八线以南,战士们已经蓄势待发,即将出兵之际,邓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此时停战,中朝方也并不吃亏呀,美军所占的东线地区看似面积大,实则全是山区,人口又少,土地又贫瘠。西线中朝所占的面积虽小,却全是平原,土地肥沃,有利农业发展,人口又稠密。此时收手,于我方而言,也算见好就收。而且从望远镜中,也可以看到美方战士已开始加紧修筑工事,敌方防御工事已经设立,在现代的立体防御之下是不可小觑的,如果以现有的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的话,后果无疑有三个。长期相处,彭老总对邓华也比较了解了。邓华也曾战功赫赫,曾辽西夺五城,指挥打天津,也曾围歼廖耀湘。在1948年9月,邓华率领部队远距离奔袭,一昼夜强行军90公里包围法库,歼灭国民党的177师主力部队。还夺彰武,克阜新,攻黑山……10天接连夺下五城,歼灭了国民党的三个支队。同年,他参与了围歼廖耀湘平坦之战,歼灭廖兵团1万余人,还俘虏了国军第49军军长郑庭笈。1949年1月,邓华指挥两个纵队突破国民党防线,与其他兄弟部队,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歼灭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因为这些过往战功,以及对邓华为人的了解,所以彭老总首先并未质问邓华为何提出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看法?要让第6次战役暂停,反而饶有兴致的询问理由,“若继续攻打下去,究竟是哪三个结果。”邓华娓娓道来,结果一便是攻破了敌人纺线,歼灭了部分敌人。这种结果还算是好的。结果二是能攻破敌人,但只能赶走敌人,但不好的结果是,有1/3的可能,不仅没攻破敌人,还被迫退出了战斗。三八线以南,地形平坦,美方的机械化装备便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这就不像在三八线以北作战了,山地地形,美军的现代化设备受到限制,无法充分的发挥作用。这便相当于以我军的弱势去攻敌人的长势,并不划算,就算取得下一次战役的胜利,也未必会对整个朝鲜的局势起到决定性作用,反而有可能是我方付出惨重代价。如果是我方不发动主动进攻的话,让敌人主动离开防御工事。向我军发起进攻。那么已我军现有的兵力,不仅可以歼灭敌人,也可以最大的控制伤亡。于国内而言,国民党一直谋划着要反攻大陆,随着抗美援朝战争时间的延长,我志愿军所面临的困难也日渐增多,粮食的运输是一个其他的问题。虽然入朝部队达数十万人,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势必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因此减少物资消耗与兵力伤亡事关重要。对于邓华的此项决定,毛主席也是认可的。战场上的答案也的确是良好的。李奇微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在阵地前碰了个头破血流。联合国军伤亡25万余人,而我军伤亡还不到10万余人。在运动战时期我方与敌方的人员损失基本相同,还有着更大的物资消耗,邓华取消第6次战役,将运动战改为阵地防御战的这一条路子走对了。在1952年时,邓华参与部署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我军的4万战士,同联合国军的6万战士激战43天,创造成为坚守防御战范例。在1953年7月金城反击战上,邓华参与指挥,1000门大炮,1900余吨的炮弹,歼灭敌人7.8万人,活捉了敌军的副师长,最后迫使敌方于停战协定上签字。参考资料:《抗美援朝记》《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1949年,开国大典前,陆军阅兵训练还没有确定好负责人,周总理就对毛主席说:“主

1949年,开国大典前,陆军阅兵训练还没有确定好负责人,周总理就对毛主席说:“主

1949年,开国大典前,陆军阅兵训练还没有确定好负责人,周总理就对毛主席说:“主席,还记得红34师的那个团长吗?让他来!”说到这个人,他的名字叫韩伟。别看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但在那个年代,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1906年,韩伟出生在湖北黄陂一个普通人家,家里不算富裕,但父亲是个手艺不错的铁匠,后来还当上了车间主任。1914年,他们一家搬到江西安源,那是个煤矿和铁路工人扎堆的地方。韩伟小时候就跟着父亲见识了工人们的苦日子,也是在那儿,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的火种。1922年,16岁的韩伟赶上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场罢工可是个大事件,工人要求涨工资、改善待遇,声势浩大。韩伟虽然年纪小,但一点不含糊,跑去当宣传员,帮着发传单、喊口号。那时候,工人们喊着“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愣是把路矿当局逼得低了头,答应了13条要求。这事儿对韩伟影响特别大,他打心底觉得,普通人也能干出大事。没过两年,1924年,韩伟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干起了交通员的工作。别看这活听起来简单,就是送信,可那时候兵荒马乱,军阀到处设卡,他得背着革命书刊和情报,在安源、长沙、上海之间跑,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抓住。1926年,他正式成了共产主义者,第二年又跟着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那会儿他才21岁,已经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排长了。起义没成功,他带着十几个残兵跑了几百里路,好不容易在浏阳找到毛泽东。后来上了井冈山,他算是彻底扎根革命队伍了。1929年,红四军前委遇上国民党军突袭,差点出大事。警卫班扩成了警卫排,韩伟被挑中当了首任排长。他那时候就负责保护毛泽东,带着人巡逻、站岗,还得学着指挥打仗。到了1930年,他升成了红34师100团的团长,带着队伍在中央苏区打了好几场硬仗。1934年的湘江战役是他经历过最惨的一次,100团奉命掩护主力过江,敌人火力太猛,部队被打得只剩几十人。突围的时候,他带着几个战士跳崖逃生,自己摔晕过去,幸亏被当地药农救了。后来他被俘,关了三年,1937年放出来后又立刻归队接着干。时间快进到1949年,新中国要成立了,开国大典的筹备忙得热火朝天。阅兵是重头戏,得让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看看新政权的实力。可问题来了,挑谁来负责陆军阅兵训练呢?那时候军里能打仗的将领不少,但阅兵这活不一样,得有经验、能吃苦,还得懂纪律。好多将领都没干过这事儿,选来选去定不下来。就在这关键时候,周总理想起了韩伟。他提到1931年瑞金那场阅兵,说韩伟当时带红34师100团表现特别好。那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大日子,韩伟带着队伍走得齐齐整整,口号喊得震天响,给领导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毛主席一听也想起来了,说韩伟当年还是他的警卫排长,能力没得说。就这么着,韩伟被定下来负责陆军阅兵训练。接到任务后,韩伟二话不说,从67军里挑了199师。这支部队来头不小,从红一师和115师独立团演变过来的,底子硬得很。从8月份开始,训练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每天天不亮,韩伟就带着战士们练正步、喊口号,反复磨合。那时候条件简陋,训练场就是块平地,战士们鞋底都磨穿了,韩伟也跟着一起晒太阳、吃灰。差不多两个月,199师硬是被他练成了铁板一块。到了10月1号那天,天安门广场上,199师走得那叫一个整齐,军威完全展现出来了,全国人民看得都热血沸腾。大典之后,韩伟没闲着。1950年,他去了福建军区当副司令员,负责沿海防务。1952年又调到31军当军长,带着部队搞现代化训练。1955年,他被授了中将军衔,还拿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算是对他革命贡献的肯定。后来他还当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直干到1960年退役。退下来后,他也没闲着,做了好几届全国政协委员,经常为国家建设提建议。韩伟这辈子挺不容易,尤其是湘江战役那段,100团的闽西子弟兵牺牲太多,他一直放不下来。晚年的时候,他总会想起那些战友。1992年,他在北京去世,86岁。他留了个遗嘱,说不进八宝山,要把骨灰送到闽西革命烈士陵园,跟牺牲的战友埋一块儿。后来家人照他说的办了,把骨灰送了过去,算是圆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