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呼吁三河官方向商户道歉赔偿
你不给公众的说法,调查组会给。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针对河北省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发布通报,通报称,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处理,是非曲直总有定论。三河店铺招牌禁用“红蓝黑”的这场闹剧得以落幕,那些被三番五次折腾不休的店铺招牌,那些即便已经有店铺换回原招牌后依然不敢跟随的小商户,终于可以有一个消停的经营环境。一家店铺的招牌是红还是黑,是蓝还是白,都该由经营者说了算,只要不违反基本的法律准则,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就应该得到市场最基本的尊重和法律最坚实的保障。这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过去几个月的涉事区域,却让人感到恍惚,甚至胆怯顿生。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被证实,加之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也让此前引发热议的当地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援引上级说法对特定颜色的审美褒贬得到间接佐证。三河店铺被强制换招牌的做法,可能就源自特定主政官员的某种审美偏狭。审美是一种完全可以多元存在的主观感受,一旦不受约束的权力介入,就可能异化为生杀予夺的怪兽,几个月来在三河地界搞出的这一出披绿闹剧实证地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可能也是截至目前各地引发舆论热议的店铺招牌被统一更换事件中为数不多问责及时的案例。要有官员真刀真枪地为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付出代价,才是强换招牌的权力妄为不会死灰复燃的基础。同时通报亦明确将“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这也就意味着,过去几个月以来在三河地界,那些貌似领了金牌令箭对商户颐指气使、“文件没来先干起来”的积极行事者,都需要反省各自作为,是在领导看法之上继续加码横行,还是在于法无据时尽可能地谨守边界。现在回头去看,早在2024年10月就已经出台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是否经过了最基本的合法性审核以及公平竞争审查?既然编制理念要突出“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却为何又明示所谓“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等强力措辞?权力对城市店铺自主经营权利的粗暴干涉,特别是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所设置的店铺招牌区别性对待,为什么从规范制定伊始就没有被及时拦下,为什么地方治理就依然没有能力约束“一把手”的肆意妄为?关于三河招牌的调查既然已经开始,就应该一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