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新闻资讯

科技小记者走进<em>科学家</em>精神教育基地首场活动启动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首场活动启动

日前,“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系列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式启动首场活动,来自顺义第十三中学的40名首批科技小记者参加。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最小最轻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魏梦佳)驱动器是一种具有可控变形能力的器件,也是微型机器人的“心脏”。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研制出一种薄膜状的微型驱动器,可像“变形金刚”一般让微型机器人实现连续形状变化且“锁定”其特定动作形态...

科学家绘制“野生稻—栽培稻泛基因组图谱”

据新华社电(记者张建松)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韩斌院士团队完成145份亚洲栽培稻及其普通野生稻的高精度基因组组装,成功绘制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野生稻—栽培稻泛基因组图谱”。...

致敬科学巨匠《中外著名科学家传记》出版

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韦衍行)4月19日,《中外著名科学家传记》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召开。据悉,《中外著名科学家传记》是大象出版社与《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联袂策划、历经六年精心打磨的科普图书。该书系统梳理了《自然...

课本里的科学家|梁思成:中国古建筑的守护者

“课本里的科学家”专栏聚焦中小学教材中提及的科学先驱,带您走近那些孩子们在教室“遥望”的身影—他们或仰望星空,或俯首实验,以好奇心为火种,照亮科学探索之路。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材出现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

科学家揭示保龄球完美击球秘诀

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4月16日报道,保龄球运动中难以捉摸的完美击球,可能不用再依靠直觉和经验了。一个来自世界一流机构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物理学的模型,可以预测出一次击倒全部10个保龄...

“新中国<em>科学家</em>故事展”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

“新中国科学家故事展”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

4月19日上午,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中国科学家故事展”正如火如荼开展之际,首都图书馆携手何林教授,于北京城市图书馆为广大读者呈上了一场以“繁星耀征途炬火照前路—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密码”为主题的讲座。...

美政府削减科研经费之际,马克龙邀科学家来法工作

参考消息网4月19日报道 据路透社4月18日报道,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始大幅削减给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拨款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来法国或欧洲工作。马克龙18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说:“在法国,研究是优先事项,...

<em>科学家</em>首次在自然环境中拍到巨型乌贼幼崽

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环境中拍到巨型乌贼幼崽

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环境中拍到巨型乌贼幼崽 来源:潇湘晨报 发表时间:2025/04/19 16:34:21 上个月,一支国际研究小组驾驶遥控潜水器,首次在深海中拍到一只大王乌贼(一种巨型乌贼)。近日,总部位于美国的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宣布了...

“传承2025”江苏行<em>科学家</em>精神报告会在宁启动

“传承2025”江苏行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宁启动

4月15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科协主办,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南京理工大学、扬州市科协、镇江市科协承办的“传承2025”江苏行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宁启动。李四光外孙女、李四光纪念馆馆长特别助理邹宗平,...

让电池“返老还童”我国科学家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们盯上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用它做成的电池,储电能力能比现有电池提升30%,就像把油箱容量直接扩大30%,加上锰元素比钴镍便宜,所以这种材料堪称既强又实惠的“六边形战士”。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作为一种氧活性正极材料...

在麻省理工深耕七年后明星<em>科学家</em>回国任教!

在麻省理工深耕七年后明星科学家回国任教!

日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耕七年后,34岁的材料科学家王江涛已选择北京大学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下一站。香港《南华早报》4月16日在报道中介绍,王江涛年轻有为,不仅在校攻读期间屡屡获奖,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也令人瞩目,他...

严纯华:要支持、协助更多年轻的科学家快速成长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顺应人工智能潮流,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举办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

显著延长下一代锂电池使用寿命 科学家发现新方法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张泉)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发现,通过加热下一代锂电池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可以帮助老化的富锂锰基电池恢复电压,让电池“返老还童”。这一发现为开发更智能、更耐用的下一代锂...

我国<em>科学家</em>破解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密码

我国科学家破解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密码

科学家可据此精准挖掘野生稻优势等位基因,追溯重要基因的起源,解析水稻环境适应与表型可塑性机制。在粮食安全日益严峻的当下,这项研究为实现水稻快速从头驯化、精准培育抗逆性强、资源利用率高、产量突破的新品种提供了关键...

课本里的<em>科学家</em>丨高士其:轮椅上的科普巨匠

课本里的科学家丨高士其:轮椅上的科普巨匠

“课本里的科学家”专栏聚焦中小学教材中提及的科学先驱,带您走近那些孩子们在教室“遥望”的身影—他们或仰望星空,或俯首实验室,以好奇心为火种,照亮科学探索之路。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快乐读书吧”专题中,...

顶尖<em>科学家</em>回流,特朗普“功不可没”

顶尖科学家回流,特朗普“功不可没”

在全球科研人才流动的大背景下,一则消息备受关注。据《联合早报》报道,知名...自2018年美国“中国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负面影响不断,波及众多华裔科学家,却间接促使大量华人科学家回国,凸显美国人才流失与中国吸引力增强。

德媒:为什么科学家愿意来中国做研究?

特别是华裔科学家,有的甚至在海外工作了几十年后仍会被吸引回国。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科学家会主动选择中国作为研究地点?报道称,2018年,物理学家迪特尔·宾贝格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邀请。他说自己无法拒绝:...

为啥“3个agent”没水吃?<em>科学家</em>发现了14个失败原因

为啥“3个agent”没水吃?科学家发现了14个失败原因

由大语言模型(LLM)驱动的agent系统,尤其是多agent系统(MAS),被认为非常适合用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也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如软件工程、药物发现、科学模拟,以及通用agent系统。然而,相比于单个agent...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祝贺我国科学家!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

拉美科学家参访团到访长沙

本报电(记者高乔)近日,拉丁美洲国家科学院院士、阿根廷科学家劳拉·莫雷利(LauraMorelli)一行到访湖南省长沙市,与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展开深度学术交流与合作洽谈。来自中国、阿根廷、...

放弃美国终身教职,AI<em>科学家</em>回国任教

放弃美国终身教职,AI科学家回国任教

符天凡告诉《南华早报》,中国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投入为像他这样的年轻科学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他说:“南京大学完美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卓越领导力,该校在基础科学方面的广泛优势,为我应用人工智能...

“80后”全球前2%顶尖<em>科学家</em>李骏已加盟东南大学

“80后”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李骏已加盟东南大学

李骏是IEEEFellow、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致力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6G)中资源受限环境下的泛在智能架构设计与优化及其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创新应用。近5年在IEEE系列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