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司机“边开车边剪指甲”平台除了封号还能做啥|新京报快评
平台在推广更加智能的车内监控设备同时,也不妨加强与车企的信息互通。▲嘀嗒顺风车示意图。图/嘀嗒出行官网截图文|苏士仪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江苏的陈女士发布视频称,她于当天搭乘嘀嗒顺风车从江苏南通市前往苏州市时,发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频繁脱手驾驶,有剪指甲、抽烟等行为。4月8日,嘀嗒顺风车平台客服表示,已核实情况,并对该司机账号进行封号处理。从报道看,司机“双手离开方向盘剪指甲”等诸多行为,不仅给乘客和其他车辆带来安全隐患,也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在这方面,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着明确的要求。在舆论场上,不少网友根据报道中提及的“司机在时速约100公里的情况下,5次双手脱离方向盘”“司机方向盘脱手时间每次约20秒,待车辆安全系统发出提示音后,会短暂手扶方向盘,声音停止又继续脱手操作”等细节判断,该司机使用的可能是车辆的L2级别智能驾驶或车道保持功能。有专业人士也对媒体指出,涉事车辆拥有L2级别智能驾驶功能。众所周知,L2级别智能驾驶功能不能等同于自动驾驶,其本质上依旧是辅助驾驶。因此,此事中,如果该司机使用的是这些功能,那么,该司机的违法违规驾驶行为,必须引起包括平台等各方的高度重视。换言之,平台必须加强对网约车司机违规行为的监控。如,在网约车司机驾驶过程中,平台有必要在既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强对司机违规操作的事前提醒,同时要做好对司机危险驾驶行为的实时监控捕捉。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平台不妨在可行的范围内推广更加智能的车内监控设备,加大力度畅通网约车和平台信息监控渠道联网机制,以方便平台对司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介入提醒,而不是只有封号处理这一“事后诸葛亮”的做法。另一方面,平台可以与相应的车企建立合作,搭建实时沟通渠道。当网约车司机在注册平台账号以及接单时,相应的沟通保障机制就必须激活,让平台通过固定渠道与车企保持联络。同时,车企也可以在维护好自身商业机密与车主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类似机制为平台同步司机可能的违规驾驶行为,便于平台进行实时智慧监管。比如,司机在接单驾驶过程中,当其有双手脱离方向盘行为或者使用辅助驾驶、车道保持等功能时,车企应当将车辆状态信息同步至平台,以提醒平台及时介入。不可否认,这会让相关方面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在这个领域,平台要想开展相关的经营行为,必须以保障行车安全、公共安全为大前提。与此同时,这些成本的付出也会提升乘客的安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