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先生在“积善之方”这篇里,列举了一些积德行善的例子,我们接着往下分享。
一、成人之美
什么叫成人之美呢?这里用了一个比喻:玉在没有开采之前,也只不过是一块顽石,与普通的砖头、瓦块没有什么区别,根本就是一文不值。但是经过琢磨之后,它就变成玉器,变成宝物了。
人也是一样,在没有成就之前,也是凡夫俗子,也是个普通人。但如果此人很有志向,很有能力和禀赋,我们就要帮助他,扶持他。或者奖励他、鼓励他;或者在他困难的时候帮助他;或者在他遭受别人诽谤冤枉的时候,我们帮他洗刷冤情,成就他的事业。
一般的人,都喜欢和自己同类的人,厌恶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但是不善的人,人多势众,而善的人,势单力孤。所以善人做好事很不容易,因为恶的势力太强大了。并且真正有智慧有善心的人,在生活上,往往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就更容易得罪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指责。
所以说,好事多磨,越是做好事,就越容易遭遇失败,越是心存善心的好人,就越容易遭人毁谤。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靠仁人长者出面,纠正这些邪恶的错误,教导这些恶人,使他们改邪归正,保护帮助这些善人,使他们成就,这就是成人之美,这个功德就很大了。
二、劝人为善
《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这里的“性本善”,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理良心,这是天性,即使再凶恶的人他嘴里也会说:要修善、要行善。
那为什么还会作恶呢?就是因为世间的各种诱惑太大了,把人本有的良知给障碍住了,给迷惑住了。所以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要存仁慈之心,时时刻刻帮助他人,提醒他人,让他破迷开悟,回头是岸。否则他就会越迷越深,越陷越重。
这就好比他正在做着一场大梦,我们想方设法让他从梦中醒来;又好比他正在忧愁烦恼之中,我们帮他把烦恼拔出,得到清凉自在,这都是对别人最有利益的事情。
唐朝的韩愈说过一句话:“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我们用口说劝人断恶修善,令他觉悟,只是有利于当世的人。要想劝导更多的人修善,乃至于后世之人,那最好的工具,就是著作书籍了,因为书籍保存得更为久远。
相对于前面讲的“与人为善”,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如果能够懂得对症下药,那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了。所以不管是与人为善,还是劝人为善,都需要尽心尽力去做,不可荒废。
如果说一个人是可教之材,我们却没有去教导他,那就是“失人”;如果一个人不是这个材料,我们还偏偏去教导他,他又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这就叫“失言”。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就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