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I# #小米CIVI# #小米civi2#线上机,不一定就是性价比。线下机,不一定就是智商税。线下机,线上机,本质区别就是:针对了不同的目标用户。
长文警告!!!~~~~~~~~~~~~~~~~~~~~~
上半年口碑比较好的天玑8100的机型,比如红米K50,真我gt neo3,一加ACE,后来骁龙8+挺稳的,一加ACEPro和大探2。
对于普通人来说,手机只是工具,首先是要保证通讯功能,然后看整体的稳定性,然后看看外观尺寸合不合适,了解一下充电速度和大致的续航,屏幕拍照还有游戏性能有需求的会看一看,红外基本不用,NFC看需求,扬声器能响就行,马达能震就行,日用不要明显发热就行。虽然现在某些机型在娱乐兔上跑分超过100W,但我认为跑分超过35W的,就能满足一个基本的日用需求。
懂配置的,爱折腾的,追求极致性能的,还有重度游戏党,只是少数人,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性能过剩的时代。当然,线下机也有那高价低配的智商税,比如华为的畅享和麦芒(这俩系列纯属是华为给运营商背黑锅,华为巅峰期的畅享配置其实还行),荣耀的畅玩,vivo Y系列,OPPO A系列,小米的某些青春版,等等,纯属坑人。线下机,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直接面对购机客户,要承担了一份宣传品牌的职责(因此线下机各种打广告请代言),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路人缘。全地球最牛X的苹果手机,在国内市场也非常重视线下渠道;国产四巨头-华米OV,有三家都是线下起家,小米这两年也开始重视线下;一加回归绿厂之后也开始向线下靠拢,以前是极客的狂欢,现在进入大众视线,大氢虽亡,焉知非福;中兴、努比亚家大业大,这两年暗暗发力,路人缘还差点意思;至于魅族和锤子,一个被收购一个倒闭了;三星在一些普通人的认知里,也是个倒闭的手机品牌。前面铺垫了这么多,主要是想强调一下“线下机”的重要性。即使是靠着做互联网手机,做线上性价比起家的小米,都在布局线下。本文聊一聊这两年小米的线下机型以及一些线下策略。
1.小米CC9
我之前讲小米CC9这个后盖设计神似P30,这里仔细说说。CC9的外观基本和小米9差不多,比小米9略厚一点,因为塞了一块可以妥妥用一天的4000mah的电池。小米9的logo位置居中偏下,全系配色以深色为主(蓝紫灰+透明);而CC9换了新的“xiaomi”logo,摄像模组下面还有一行“48MP AI CAMERA”的小字,横向沿着镜头对称排列。CC9外观继承小米9没啥问题,但是说后盖的设计风格神似P30也没啥问题。
在当年,椭圆跑道式的摄像模组+渐变色后盖比较流行,各家都有类似这样的设计,我觉得这没啥,为了追求差异化放弃成熟的方案搞一些奇形怪状的设计未必就好,比如今年各家出的那些玩应,一个个长的就挺畸形的。而logo的设计,配色的设计,也能代表一个产品的特点,这方面我认为不应该趋同。
小米CC9应该是美图团队做的,有一个美图定制版内置美图秀秀全家桶,反正CC9的自拍美颜效果非常明显(因为我也不知道是好看还是难看)。CC9的配置也不算差,小米9同款的三星屏幕,主摄586(调教一般),4000mah电池+18W充电,还有当年线下机标配的骁龙710,1799的起售价,可以说是一款不错的线下机型。
小米CC9系列还有个配置稍差的CC9E和疑似小米10工程机的CC9Pro,同一系列产品定位却不完全相同。这三款产品在当年不愠不火,一方面是当时小米在线下的地位不如另外三家,另一方面是小米固有的性价比的产品印象,结果就是米粉都去买K20Pro了,路人都去买hov了。CC9之后再无CC,这个系列看起来是一代而亡了。不过两年之后小米又搞了个civi系列,定位和CC基本相同,产品经理也都是老魏。
小米civi一代非常好看,好看的不像小米,这布灵布灵的磨砂后盖,云阶式的摄像模组,非常精致的外观,挡住logo我还以为蓝厂S12提前发布了,而且之前用小米自带的输入法扣“civi”会自动识别成“vivo”。
单论颜值和手感,civi薄纱同期的蓝厂S12和绿厂Reno7,也不输荣耀50/华为nova9以及号称数字系列天花板的荣耀60。civi的配置酷友们应该也很熟悉,用上了中端神U骁龙778G,性能完全够用,也不至于和红米K40冲突,只要MIUI不抽风的话,civi就是性能、稳定性、颜值兼顾的线下机。
今年上半年小米出了个小迭代产品civi1s,处理器从778换成了778+。civi在线下的热度和销量还是不如蓝绿厂和荣耀,我认为主要还是营销的问题。civi作为偏向女性用户的线下机,代言人请的是奥运冠军杨倩姐姐,虽然杨倩姐姐在当时热度很高,但我寻思代言人一般不都请流量啥的吗?CC也好,civi也罢,产品力应该没啥问题(有问题也是金凡的问题),主要还是路线问题。
2.红米K40,红米note11Pro/Pro+
K40不用我多说,2021年度性价比守门员,热度长时间霸榜。K40因为在线上热度太高了,全网都在吹,而且价格便宜,所以热度从线上蔓延到线下。K40应该是王腾负责的,因为小米9为了轻薄影响了续航导致王腾被发配非洲了,这一次的K40吸取了教训,保证了轻薄的同时塞了块大电池保证了续航,另外K40的晴雪和幻境这俩配色,后盖是磨砂玻璃的很漂亮,虽说机身有点宽导致握持感稍差,整机质感差点意思,但K40外观没啥大问题,K系列颜值巅峰了。不错的外观+极致的性价比,K40线上线下通吃,卖的很好。
至于红米note11Pro和Pro+,这俩基本就是定位线下机,方方正正的外观,比较好看的配色,日用不错的天玑920,快充和大电池,Pro+还有参数唬人的1亿像素(祖传hm2)。
红米还签了个wyb做代言人,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女生买红米,小卢是真会做手机啊。红米都知道找wyb,要不小米找个鲲鲲啥的?如果说civi和K40这种,算是给小米增加了一点影响力,那以下产品就是在疯狂的败坏小米的路人缘。
3.小米11,小米11青春版
小米11的问题在酷安上那是人尽皆知。经常有酷友讲“如果不是火龙888,小米11就是神机”,对此我一直是不敢苟同。小米11系列堆料堆的太狠,尤其是那块屏幕,因此就算是把888换成870或者865,续航照样尿崩,发热照样严重,体验照样不好(当然肯定是比现在好点)。
在888翻车的情况下疯狂堆料做轻薄,如果说小米的技术人员对888误判了(888当835了)那是技术水平问题,如果是为了追求所谓“安卓之光”的参数而堆料那纯属nt。小米11的产品经理应该发配到北极(小米11应该是常程搞的,常程已经离职了)。
小米11青春版定位就是线下主打轻薄时尚,结果骁龙780G也是翻车了,导致青春版体验也很差,后期出了个换芯778的青春活力版好像还行。小米11和11青春版,因为轻薄颜值高,确实吸引了一部分线下用户购买,但是体验太差了。有些小米11用户,不了解保修政策,在手机烧了之后不知道咋整,再加上最近这个售后政策的变动,总之这两个确实是让不少人粉转黑,路转黑。5.小米12
雷总去造车之后,小米的数字系列现在是老魏在做。小米12相比于以往的数字系列确实与众不同,搞了“两小一大”,更注重颜值质感和体验,很明确就是走线下路线。但是小米12和12Pro,因为又一次碰上火龙,导致体验再次翻车,用870的12X好像还行。
小米12经常跟我抱怨发热卡顿续航差,高刷也不敢开(小米客服建议她如果发热或者续航不行就关掉高刷),除了充电速度,体验完全不如P30,老妹儿因此对小米失去信任,表示今后不想买了。小米12的产品思路挺好,可惜小米12那小身板子上8gen1体验直接寄,就凭这一点就应该把老魏发配到南极。
老魏中央美术学院出身,她设计的产品,说实话颜值很高,更加大众化,更注重体验,比如这次的小米12S系列,一改之前小米手机傻大黑粗只看参数的直男风格,总的来说老魏还是功大于过的,希望接下来的小米13好好搞。高通两代火龙(包括888,888+,8gen1,780G)翻车,客观上确实是影响体验,不过高通作为上游核心供应商那就是个爹,惹不起。那就追究一下主观上的问题,比如MIUI,这两年MIUI是什么体验,米粉和路人心里都有数。
小米这几个知名的负责人,卢总功劳最大被封为“一字并肩王”,老魏挺有前途值得培养,某些人已经被发配了,至于金凡,我建议交给米粉处置。从产品角度来看,小米手机有好有坏,体验也不是那么稳定。
比线下的渠道,小米也是不如另外三家和苹果。这些年小米之家确实开了不少,不过苹果,华为,蓝绿厂这种层层经销商、代理商出货的“农村包围城市”模式,小米学不来,因为利润太少,线上跳水太快。
小米毕竟是线上起家的,和别家硬拼线下传统模式等于自废武功。营销方面小米还有提升空间,小米“性价比”的标签现在是阻碍小米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另外,小米之家的销售小哥哥们一个个倒是挺帅,但是营销手段,话术啥的太差了,远远不如隔壁蓝绿厂的老阿姨。
小米在线下最大的问题是路线问题,其次是质量问题和体验问题。以线上为基础保持热度向线下发展,加强营销了,保证产品质量,我认为这是小米该走的路。如今小米civi2也即将发布了,civi2这个外观还有配置,挺有争议。不利于团结的话先不讲,等正式发售之后再说。
©本文由五彩柠檬冰整理发布.素材来源@皮皮笑1202。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以上信息,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