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习习,太阳还没来得及照进地里来,同心村的蔬菜基地已然是人头攒动,忙里忙外。“这是今年入秋以来第一批送往设计院食堂的圆萝卜,必须要挑最好的,下次肯定还要我们家的!”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同心村萝卜地里,胡文武和他的爱人开始忙碌了起来。
7组的杨华大叔,骑着他的农用车突突突地就往蔬菜基地集散点来了,车上摞着绿油油的佛手瓜,他笑呵呵地说:“以前这瓜都卖不起价的,好多都烂在地头了,这下安逸了,卖了上百斤,又多了一笔收入咯!”
在同心村的蔬菜基地集散点一片忙碌,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驻村帮扶干部邹星正在认真清点着蔬菜的数量,帮忙打包、装车,准备将蔬菜发往他们单位的食堂。
同 心村村民正在采收生姜。
驻村帮扶干部邹星。
“现摘,点数,装车,出发,抵达,卸货......”爱好拍短视频的邹星在朋友圈分享了他忙碌的一天。“90后”的他被村民亲切的称为不赚中间商差价的“菜贩子”。
是他,开拓了一条高山蔬菜从农户到食堂餐桌的“高速直达通道”。是他,长达两年默默坚守和付出,让村民的荷包也日益鼓了起来。
同心村,一个坐落在乐山市金口河区大渡河峡谷腹地的小山村。海拔1200米,人口不足1000人的村子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地。脱贫攻坚帮扶以前,受地理、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和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加之村民产业发展意识淡薄,种的都是经济价值低廉的农作物,填饱肚子尚有余力,致富挣钱更是荆棘载途。
2018年7月2日起,邹星作为选派的省级单位驻村帮扶干部来到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同心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来到了同心村,邹星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这里年轻的村民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了很多老人和小孩。怎样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是作为扶贫干部的邹星需要思考的事情。
“经过前期考察了解,村民种的都是经济价值低廉的玉米、土豆等(玉米每亩产收约500元,土豆每亩产收仅800元)。”邹星说,通过和村两委的商量决策后,2018年开始鼓励村民大力种植高山蔬菜,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同心村为238户蔬菜种植户免费提供2亩地的海椒种苗和1袋化肥,2018年全村农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
2019年,高山蔬菜种植规模的不断加大,全村高山蔬菜全年销售额高达42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8000余元。
邹星在地里查看蔬菜基地番茄长势。
“单位食堂平时就餐人数800—1000人左右,需求量也大,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为何不让身边更多同事能够吃到绿色无污染的高山蔬菜呢。”邹星对此回到所在单位了解食堂的价格,通过比价得出,就算加上同心村蔬菜运到成都的交通费,当地蔬菜也比成都市场价格来得便宜。
于是,邹星把这个想法给公司领导汇报,领导一拍即合,签署了2019年、2020年分别价值10万和15万元的农副产品采购协议。
村委会与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签订蔬菜采购协议。
2019年10月20日,在邹星的“一路护送下”,第一车4000余斤同心村高山有机蔬菜顺利送抵了公司食堂。邹星介绍到,这是同心村第一次乃至整个金口河区第一次采取此种模式,大批量地将地里的菜不经任何中间商直接送到消费者餐桌。
不仅完成了2019年10万元农副产品采购协议约定,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还建设了“省公路设计院食堂专供蔬菜基地”。邹星表示,他们在同心村规划出了35亩的土地,种植专门供应食堂的优质蔬菜,实现同心村蔬菜销售模式由“下单式”向“订单式”转变,即从以前的“村上有什么,食堂买什么”转变为“食堂要什么,村上种什么”。
蔬菜基地。
2020年5月,四川省公路设计院食堂专供蔬菜基地正式落成。根据所提供的蔬菜需求,蔬菜基地已经由原有的21个品种增加到现有的40余个品种。
“全过程将由专业的农技人员指导进行无害化育苗、种植、管理、采摘和包装等,并且使用农家肥比例不得低于80%。”邹星说,这样一来,蔬菜的品种多了,食堂的订单量也就加大了,农户通过蔬菜种植、基地务工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个人的收入。
“蔬菜基地要求务工人员中贫困户比例不得低于50%,每天在基地务工收入达到80—100元,也切实保障贫困户增产增收。”邹星说。
菜贩邹星“亲口试菜”。
而今年年底,邹星也将结束扶贫工作返回到在成都的工作岗位中。邹星说,两年多已经和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一步步见证着同心村的变化。
他坦言,“卖菜”这个行当远非想象中这般顺利,过程中容易出现包装不合格、质量不合规、运输不准时、搬运不顺畅等问题。“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也在不断完善改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单位同事们能够吃得放心安心,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邹星说到。
“快到年底了,村里的腊肉又会受到公司职工的‘追捧’,我这边又要忙活起来了,要去挨家挨户收购当地的腊肉。”邹星说,只要让村里人的钱包能鼓起来,再多苦再多累都不怕,我心甘情愿做一个村民口中不赚中间商差价的“菜贩”。
策划 | 常亮
责编 | 翟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