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态度,一直以来都充满了争议。他多次强调美中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誓言要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来纠正这一“不公平”现象。尽管在外界看来,特朗普在对华加税问题上的动作较预期“温和”,被解读为释放与中国谈判的意愿,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紧张态势仍在持续升级。
近期,特朗普在行政令中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小包裹免税待遇将继续有效,但这一决定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受到美国商务部尚未建立足够系统来处理关税收入的限制。与此同时,特朗普还透露了未来一周内将对多个国家实施对等关税的计划,虽然具体目标国家尚未明确,但这一举措无疑让全球贸易环境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也未曾闲着,他们再次抛出了取消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法案,分阶段征收高额关税,并终止对低价值中国进口产品的“小额豁免”免税待遇。这一法案的提出,不仅反映了美国国内对中国贸易地位的深刻忧虑,也预示着中美关系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然而,对于这一法案的通过可能性,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郑安光表示了质疑。他指出,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是相互的,并非美国单方面给予中国的“恩赐”。美国自身依然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尤其是在出口领域。因此,尽管美国在政治上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愈发明显,但这一法案的实际影响可能有限。
特朗普此次表态背后,似乎隐藏着更为深远且复杂的意图。他强调美国期望与中国构建公平的经济关系,并指责拜登执政期间让美中贸易逆差失控,达到1.1万亿美元。特朗普还宣称自己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关税政策让中国向美国支付了数千亿美元。然而,这些说法是否真的站得住脚,却值得商榷。
除了对中国进行多方面的限制之外,特朗普还将目光投向了“一带一路”的周边国家。他试图通过对这些国家施压,来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经贸布局。巴拿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日,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宣布,巴拿马将不再与中国续签“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巴拿马曾是拉美首个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两国关系一度升温,合作成果显著。然而,随着美国外交压力的增大,巴拿马的选择变得尤为复杂。穆利诺在宣布退出协议的同时,还做出了一系列迎合美国的举动,如取消对美国海军舰艇通航巴拿马运河的“过路费”,加强与美国在移民问题上的合作等。这些举动无疑反映了巴拿马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以及小国在面对强权政治时的困境。
对于巴拿马的决定,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深表遗憾。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希望巴方从双边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排除外来干扰,做出正确决定。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中方对“一带一路”合作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中方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决心。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无疑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他力图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重塑美国的力量优势。由于这是他最后一次担任美国总统,没有连任压力的他可能会更加肆意地推进落实“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理念。然而,特朗普的执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国内外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将是他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