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四川老头花10块钱入股农村信用社,27年后的分红把他吓坏
话说,四川的一个小村子里,彭时体老人正忙着清理自己家的老宅,已经76岁的他,眼睛花得快了,但心还是挺明亮的。往日里,他是个老师,退休后每天窝在家里,吃饭、喝茶、给孙子讲讲老故事,生活也算安稳。
可这不,儿子彭勇心疼他,想带父母一起搬到城市里去住。说实话,这个老宅子,破旧得连个蚂蚁都不愿意住了。说搬就搬,彭时体老爷子也同意了。于是,父子俩就开始清理这些年积累的“宝贝”。老宅里的东西多得像一座小型博物馆,翻翻捡捡,终于从一个上了锁的大箱子里找到了——一本红色的小本子。
这本小本子有点像民国时候的合同一样,看着不怎么起眼,但封面上那几个烫金字——“宣汉信用合作社社员证”,让彭勇一愣。什么鬼?老爸什么时候办过这个?这事怎么听着像是村里老太太口中的“神秘股票”?
他随手拿起本子,翻开一看——里面的字已经有点泛黄,感觉一碰就要碎了。彭勇忍不住问:“爸,这啥时候办的啊,怎么我从来没听你提过?”
彭时体低下头思索了一下,突然一拍大腿:“哦!我记起来了!这是1986年办的!当时我投了十块钱进了信用社的股金,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我当时买的可是个大‘宝贝’啊!”
彭勇无奈地撇了撇嘴:“十块钱能值多少?就算涨了,估计也就几百块吧。”
但彭时体的心情显然不这么看。他开始幻想着自己当年的“明智投资”会为他带来一笔惊人的财富,想着十块钱能翻几十倍,到时候得是个什么数?
于是,他趁热打铁,翻开了社员证,准备一探究竟。结果,一看数字,彭时体的心情瞬间跌到了冰点——“入股金额:10元”。是的,你没看错,就是10元!没错,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十块钱能买100斤大米,可现在——连个小零食都买不了。
但彭时体老爷子还是不死心:“1986年十块钱,怎么算也值个几万吧?那我这几十年,是不是应该分到点啥?”
彭勇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爸,现实可不这么美好,估计最多几百块而已。”
话说那时,彭时体的老朋友老陈曾经给他推荐过这笔投资。老陈拍胸脯说:“放心吧,信用社经营得好,明年就能分红,肯定赚大钱!”可是,第二年,分红没来,彭时体就开始去找老陈,结果每年都被各种理由搪塞。时间一长,连他自己也不再去问了。结果,老陈也离世了,这件事就这么沉默地消失在了时间的尘埃里。
直到今天,彭勇才偶然间在网上发现,竟然有人通过类似的社员证,一股2元钱,在50年后价值翻了几十倍,变成了60万元!
想想看,如果他父亲的10元股金,真能涨成几万,那该多好!于是,父子俩的兴奋劲儿又上来了。
彭勇下定决心:“不行,我得去看看能不能退股金。”
接着,他拿着社员证,来到当年办理的信用社。碰巧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员工,彭勇小心翼翼地递上证件:“我父亲当年投资的股金可以退吗?”
女孩看了看社员证,眉头一皱,然后说:“呃,您的这个证件……时间太久了,我得让经理看看。”
彭勇心里顿时一凉:“完了,看来这股金要泡汤了。”
不一会儿,经理来了。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职业装,一看就是个“行事果断”的人。他接过证件,微笑着问:“是彭先生吗?”
彭勇点点头:“是的,麻烦帮忙看看这笔股金能退多少?”
经理仔细查看了一番后,拿着笔和纸开始计算:“根据我们的政策,您父亲投资的10元股金,目前可以退还,连同利息一共是8.91元。”
彭勇一听,直接傻眼了:“啥?就这点儿?”
“是的,按照规定计算的,您看是转账还是现金?”经理依旧微笑着说。
彭勇的心情简直比中了五百万还难受:“我不信!这怎么算也得有几万块啊!你们一定是算错了!”
经理见状,不紧不慢地拿了一杯水给他,“冷静冷静,这都是按照规定来的。”
经过一番解释,彭勇才知道,这个股金原来早已被清算了,而且由于信用社多年来的经营问题,它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原本的股金,现在只能当作活期存款处理,利率也只有存款利率。
最后,彭时体老爷子听完后,只剩下无奈:“早知道当年就拿这十元买100斤米,今天也许还吃得更开心些。”
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的变迁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现实问题。你以为的稳赚不赔,可能也只是昙花一现。像彭时体这样的经历,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而今天的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关于投资、理财,甚至是社会变迁的深刻教训。
所以,朋友们,未来的财富不是你盲目跟风投资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保持理性,看清趋势,学会真正的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