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多么熟悉的一句质问:“你考上大学了?学费怎么办呢?”二舅妈站在门口,一边剥蒜,一边投来带着冷嘲热讽的目光。那是2005年,我低着头,没回答,手心里尽是汗,心头的挣扎无法排遣。
考上大学却是喜忧参半的事
在那个贫困而闭塞的小村庄,我考上了重点大学。村里人称我是“有出息的孩子”,却无人能为我的学费出具答案。爷爷卧病在床,躺在炕上声声叹气:“家里揭不开锅,谁能供得起你?”母亲早逝,父亲也因矿难离世,爷爷将我一手拉扯大。家里只有几亩薄田和几只鸡,生活紧巴巴,每顿饭得省着吃。
但,我不想放弃。爷爷终于有了办法,“去找你大姑家看看吧!”这一句满含期盼,夹带无奈。
忐忑的孤独之路
爷爷返身递给我一篮子鸡蛋,我提着它,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前行。雨后的小村是泥泞的沼泽,我踩着一双沾满泥的鞋,慢慢挪步。到了大姑家,迎接我的是姑父在院子里晒麦子的背影。他见我冷笑:“嘿!考上大学了?出息了?”这刻薄得不带一点温度的话语让我内心一阵钝痛。
大姑从屋里走出来:“小川,你来了?”她满脸惊喜,但我依然没有勇气开口。
我在院子里坐了半天,大姑看出了端倪,我极力憋着眼泪,终于开了口:“姑,我想借借学费……”大姑没有多言,轻叹了一口气,转身进了厨房。片刻后,只听姑父犀利的声音从屋内传来:“没钱!回去吧。”大姑的沉默是对我最深的保护。
临走前,大姑偷偷塞给我一个布包:“别跟你姑父提这事。”我走远后才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沓皱巴巴的零钱和一些卖鸡得来的票子——大姑的所有心血尽在其中。这些钱,尽管离学费还差得很远,却让我看到了希望。
靠自强走过求学路
大学四年,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成了我生存的主旋律。寒暑假,我总会在村外或者城市中打工挣钱,但回村时,总会抽时间去看大姑。姑父依旧冷淡,但大姑总会悄悄塞给我一些吃的,算是一点母爱般的补偿。
2010年,我终于大学毕业,并成功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两年后,我积攒了一部分资金,开了属于自己的物流公司。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总算稳定了下来。我心里早已暗自决定,要好好回报曾帮助我的人。
从帮助中看到人生暖意
那年回村,大表哥即将结婚,但高企的首付成了压在姑家头上的石头。姑父第一次打电话找我:“小川,表哥成亲差点钱……”我知道,姑父嘴上冷冰冰,但很少主动求人。这种请求透露着难言的辛酸。
我没有犹豫,带着一万块赶到姑家,姑父红了眼圈,哽咽着对我说:“小川,这辈子,对不起你了。”我淡然一笑,“姑父,日子已经过去了,眼前最重要。”
后来,我帮大姑家开了杂货铺,慢慢维持生计。再后来,姑父的腿渐渐恢复,他主动找我分享“杂货铺赚的钱”。我拒绝,只轻声嘱咐:“这铺子是你们的,好好过日子。”
大姑的恩情,无以回报
其实,我心里早释然了。大姑是我最亲的人,她为我付出的每一分点滴,我皆铭记于心。而姑父,他或许有不善表达的粗暴,但在我们这一家人之间,总归还是血浓于水。
人生嘛,总是这样,有些事过去了,就真的过去了。回想起那片湛蓝的天,我仰头看着阳光洒满全身,那一刻,我感到前行的动力将永结于心。
尾声
人活一世,帮得了就帮,不图回报,但求心安。那些年,大姑的每一份心血,成就的不是我一时的难关,而是我一生的信仰——善良是一把开启更多可能性的钥匙,而亲情终将是最恒久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