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大半辈子,大家都盼着退休后能开启一段悠然自得的惬意时光,把从前错过的闲适日子都补回来。可谁能想到,现实却常常给人泼冷水,不少老人在本应安享清福的晚年,因为一些错误的决断,硬生生把日子过得磕磕绊绊,满是艰辛。就拿我大姨来说,她今年 68 岁,退休前在国企当会计,那可是出了名的 “铁算盘”,做事精明、干练,在职场上那是风风火火。如今退休了,每月有 8000 元退休金稳稳落袋,正常来讲,即便不能大富大贵,起码也能衣食无忧,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现实却像一场噩梦,大姨就因为几个糊涂决定,手头的积蓄迅速见底,到后来生了病住进医院,还得为了筹措医药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亲访友借钱应急。大姨的这些遭遇,就像一记长鸣的警钟,振聋发聩,给咱们所有中老年人提了个醒:有些暗藏的 “陷阱”,千万别傻乎乎地往里跳。
咱们先唠唠这第一个 “陷阱”—— 过度资助子女,这爱呀,一不小心就成了沉重的负担。大姨刚退休那阵儿,手头比较宽裕,存折上的数字看着让人安心。儿子要是碰上点经济上的小麻烦,她这当妈的,心立刻就软得一塌糊涂,毫不犹豫就伸手帮忙。一开始,也就是儿子偶尔手头紧巴,大姨给个三头五百的,权当是给孩子解解燃眉之急。可慢慢地,儿子的心越来越大,说想给孩子换所教学质量上乘的学校,可这钱还差老大一截,大姨心疼儿子为难,也没多寻思,翻出存折就把钱补上了。再往后,儿子又打上了换大房子的主意,首付还差个一二十万,成天在大姨跟前念叨,大姨咬咬牙,狠狠心,又一大笔钱掏了出去,还怕儿子压力大,每月额外拿出 4000 元帮着还房贷。
大姨本以为自己这是在为儿子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是在助力他奔向更好的未来。可哪成想,日子久了,问题就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股脑儿全涌了出来。儿子花钱渐渐没了个准谱,稍微遇到点事儿,就直奔大姨这儿伸手要钱,跟个讨债鬼似的。有一回,儿子脑瓜一热,说要开个店,又跑来跟大姨要钱。大姨手头也不宽裕了,这次没答应,好家伙,母子俩当场就吵得脸红脖子粗,最后闹得个不欢而散。
直到这时候,大姨才如梦初醒,一拍大腿,发现自己辛苦攒下的存款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哗哗地往外流,越来越少。生活质量也跟着直线下降,以前还能时不时出去旅旅游、下下馆子,现在连买件新衣服都得掂量掂量。更要命的是,儿子被惯得没了上进心,对大姨的依赖越来越深,都快成 “寄生虫” 了。大姨悔得直跺脚,后来总算清醒过来,不再对儿子有求必应,逼着他自己出去闯,这日子才慢慢走上正轨。
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那可都是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结晶,“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 这话细琢磨,太有道理了!要是子孙有出息,比咱们强,根本用不着咱们操心钱的事儿;要是子孙没本事,咱就算把家底掏空给他,也是白搭,说不定还害了他,让他更没出息。咱们老百姓常念叨的那句 “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孩子长大成人了,父母就得学会放手,别再瞎操心儿女的事儿,别把大把的时间和金钱一股脑儿都砸在儿女身上,大包大揽的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咱得把心思多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您瞧,当咱自己过得有滋有味,孩子看在眼里,自然就懂得要独立,不能老是靠着父母这棵大树乘凉。
晚清那位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方面那可是楷模中的楷模。他儿子曾纪泽想去出国留学深造,跑来跟他要钱。曾国藩没有立刻点头应允,而是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你有这股子上进心,想去国外求学,我打心眼里高兴。不过,你要记住,人生的路得靠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钱这档子事儿,我可以帮你出一部分,剩下的你得自己想法子挣。”
曾纪泽听了老爹这番教诲,深受触动,眼眶都红了,一下子就懂事了。他一方面刻苦学习,争着拿奖学金;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出去做翻译,挣外快。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还真让他凑够了留学的钱。在国外求学期间,他也勤奋钻研,没辜负老爹的期望,最终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干出了一番大事业。曾国藩自己呢,因为没惯着孩子,晚年过得从容淡定,不用为钱发愁。他这一套教育子女的法子,让曾家人才辈出,家风代代相传,成为后人啧啧称赞、学习效仿的楷模。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在书里写过这么一句话,“过度付出的爱,往往换来的是依赖与理所当然。” 当父母的,爱孩子那是天性使然,可孩子长大成人了,就得撒手,让他们自己对人生负责。要是一味地牺牲自己,补贴儿女,不仅存款得见底,还容易把孩子养成 “巨婴”,啥事都指望父母包办。所以啊,在钱的事儿上,帮衬儿女可以,但得有个底线,千万别心软,记住了,退休金那可是咱晚年生活的 “保命钱”,可不是儿女随取随用的 “提款机”。
再讲讲第二个 “陷阱”—— 轻易借钱给别人,这情谊啊,一不小心就成了甩不掉的负担。大姨刚退休那会儿,一下子闲了下来,空闲时间多了,跟朋友们走动得也频繁起来。有一回,一个平时不怎么熟络的朋友心急火燎地找到大姨,脸上堆满了焦急,说自己做生意周转不开,遇到难关了,急需要几万块救急,还拍着胸脯保证,两三个月准还。大姨这人最重情义,一听朋友有难,脑子一热,稀里糊涂就把钱借出去了,借条都没让写一张。
可谁能想到,半年过去了,朋友还钱的事儿连个影子都没有。大姨心里犯嘀咕,偶尔试探着问一嘴,朋友立马就不耐烦了,找各种借口推脱,什么生意难做啦,资金周转不开啦,全是些糊弄人的鬼话。后来大姨多方打听才知道,朋友那生意早就垮了,根本没钱还她。大姨这下傻眼了,满心无奈,只能自认倒霉,就当这钱打了水漂。
有人总结得好,“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去会使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节俭。” 不管跟对方关系多铁,一旦涉及钱,就容易出岔子。就算实在抹不开面子,要借钱给别人,也得把丑话说在前头,借条写清楚,还款时间、方式都得明明白明,千万别因为面子上过不去,使自己陷入困境。
养老钱可是咱最后的 “退路”,到了这岁数,宁可少个朋友,也别多一笔烂账。就说老李吧,他今年 60 岁,退休后退休金颇为可观,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丰厚的钱。身边的朋友知道后,眼馋得不行,时不时就有人上门来借钱。一开始,要的钱不多,老李心软,都借出去了。结果,这借钱的人越来越多,胃口也越来越大,到后来,家里买车买房,都厚着脸皮来找老李。
老李借出去的钱,大部分都打了水漂,收不回来。更让人心寒的是,他委婉地跟人家提还钱的事,还招来一顿埋怨,好像错的是他似的。老李这才醒悟过来,知道再这么下去,就是个无底洞。于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老李憋不住了,当场发飙,扯着刺儿的嗓子喊:“以后谁再找我借钱,咱这朋友就做到头了!” 这一嗓子下去,还真管用,从那以后,身边找他借钱的人少多了,真心跟他交朋友的人反而多了起来。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里写得深刻,“金钱是无底的大海,可以淹没廉耻、良心和是非。” 人到晚年,得明白,守住养老钱,可不只是守住生活保障,还是对人际关系的一次筛选。真正的朋友不会拿情谊换债务,也懂得 “救急不救穷”。所以啊,咱得远离那些随便借钱的人,拒绝那些没分寸的人,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人生下半场,守住财产,划清界限,让养老钱成为咱安享晚年的底气。
最后,再说说第三个 “陷阱”—— 放纵自我,忽视健康,这原本的幸福啊,一不小心就成了满满的遗憾。大姨退休前,工作忙得脚不沾地,一年到头都没个休息的时候。好不容易退休了,拿着丰厚的退休金,就想着要好好犒劳自己,享受享受生活。这一放纵,可就出问题了。
一日三餐,大姨再也不讲究什么饮食均衡了,大鱼大肉成了家常便饭,还专挑那些高盐、高糖、重口味的吃。家里人劝她注意点饮食,她却满不在乎,笑着摆摆手,说:“都这把年纪了,还讲究啥,吃好喝好才是真的。”
不仅如此,大姨以前还经常晨跑,锻炼锻炼身体。现在可好,整个人变得懒洋洋的,一天都走不了几步路,就喜欢窝在沙发上看电视,追剧追到凌晨,白天再呼呼大睡,作息全乱套了。刚开始,大姨觉得这样的生活挺惬意,可时间一长,身体就吃不消了。
体重蹭蹭往上涨,血压、血脂也跟着超标,有一回,大姨在菜市场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黑,就晕倒了。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大姨得了轻度脑梗,得住院治疗。了解到大姨平时的生活方式后,医生严肃地说:“您这生活方式可得改改了,再这么下去,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 大姨这时候才追悔莫及,出院后,再也不敢任性了,乖乖地调整作息,再不敢胡吃海喝,注意饮食。
富兰克林说得好,“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那犹如一滩漩涡,将你转入无底深渊,人生应该学会掌握方向。” 很多人觉得退休了,就自由了,可以为所欲为。可实际上,一旦放松对自己的约束,那就像脱缰的野马,容易失控。您以为的肆意作乐,其实是在透支健康。只有懂得健康管理,保持良好身体状态,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饮食上,要遵循传统智慧,《黄帝内经》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就是说,饮食要多样化、营养均衡。老年人要定时定量进食,少吃油腻、重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搭配适量的肉、蛋、奶,满足身体营养需求。
作息也很关键,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两夜失眠,浑身疲惫。” 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提升脑力、保持健康至关重要。每天尽量保证 7 - 8 小时的优质睡眠,睡前可以看书、冥想放松,尽量避免玩手机,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运动同样重要,村上春树说过:“身体是灵魂的客厅,运动就是打扫卫生。” 热爱运动的人,身体强壮,脑子也灵活,整个人充满活力。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跳绳等低强度运动,坚持锻炼,让身体充满活力。
体检也不可忽视,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疾病容易找上门。每年按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早治疗,守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任何时候,咱自己才是人生的第一责任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的身体,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的负责。《人民日报》曾说:“生活终究是自己的,不要被外界干扰,多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 退休后,不要再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多关心自己。对子女,能帮就帮,但不要大包大揽;对人情,能帮衬就帮衬,但不允许纵容;对自己,可以放松,但绝不可以放纵。愿我们都能在往后岁月里,无忧无虑,不慌不忙,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