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稿费120万,曾给李敏李讷各八千元,其余去向何处?

历史详说官 2022-02-21 16:34:16
前言

毛泽东的家,自然是“天字号”人家,不过,在中南海的这个“天字号”人家里,既没有多少神秘的东西,也没有多少神秘的事情。家里的收入也不算少,可他要管的事情太多,用钱的地方也多。

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毛泽东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好在他有一笔可观的稿费收入,可以让他“拆东墙补西墙”,大方而又从容的应对各种开销.......

“我不摸钱,我就讨厌钱”

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对金钱一向看得很淡,他曾说过:“我可以同蒋介石握手,也不愿意摸钱。”在江西是如此的,在延安是如此的,进了北京更是如此。

图|毛泽东

有时候,毛泽东还爱拍拍自己的口袋,对人戏说道:“我是一文不名,囊中羞涩啊!”

在毛泽东的支出表中,有一项是帮助生活困难同志的。

卫士张瑞歧将毛泽东护送到北京后,因年纪偏大退伍回到了陕北老家,后来,他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于是写信告诉毛主席。一接到信后,毛泽东立即吩咐李银桥寄些钱,好帮他渡过难关。

李银桥从毛泽东的工资节余中取出了几百块钱,装在一个牛皮纸袋里,拿过去给毛泽东过目。毛泽东在看到李银桥递过来的牛皮纸袋,以为是一份文件,正打算掏出来看时,李银桥便说:“主席,这是给老张寄的钱,请您过目。”

可话音未落,毛泽东的脸色就变了,一下了把牛皮纸袋扔到了一边,很严肃地说:“拿开,交代了你就办,谁叫你拿来的?不知道吗?我不摸钱,你以后要注意这一点。”

毛泽东边说边皱着眉头,还搓了搓手,好像那装了钱的牛皮纸袋把他的手弄脏了似的,自此,李银桥长了记性,当毛泽东再吩咐寄钱给别人,就再也不拿去给他过目了。

1955年实行薪金制,卫士田云玉的工资定得不高,每月只有37.5,第二年调工资,有人提议给他升两级,可当报告递上去后,组织上只给他升了一级,为此,他还主动去找领导闹情绪,还哭了鼻子。

图|毛泽东与卫士田云玉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中南海贴出大字报挖苦田云玉,毛泽东在看到大字报后,笑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提级时。”

第二天,毛泽东就把田云玉叫到自己身边,对他说:“小田,我和你商量一件事,从我的工资里,拿出钱给你发工资,你的工资,不要国家来负担,由我来负担,你看多少钱合适?”

这一番突如其来的问话,让田云玉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毛泽东看出了田云玉的心事,直接回答道:“我给你60元可不可以?”

田云玉却喃喃自语道:“主席,这怎么能行啊?那样的话,我不就成了你私人的人了?”

毛泽东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很多呀,哎,钱真的是一个很让人讨厌的东西,可是没人拿它有办法,每个人总归还是要有的。”

此后,每当田云玉家有困难,毛泽东都会叫人送些钱过去,而他自己照旧不会去摸钱。

1964年夏天,已经在北京工作的李银桥,专门回到北京看望毛泽东。

在谈话期间,毛泽东了解到李银桥的家乡河北安平遭了灾,便吩咐秘书从自己的稿费中取了1000元给李银桥。

当装好钱的牛皮纸袋,放在桌子上时,毛泽东说:“这是给你的。”

不曾想,李银桥却偏执地不肯接受,面对李银桥的执拗,毛泽东佯装生气地说:“怎么?你是想让我摸钱吗?”

图|毛泽东和李银桥合照

李银桥自然是熟知毛泽东的脾气的,只好把钱收了起来,毛泽东高兴地说:“这就对了嘛,你还记得,我不摸钱,我就讨厌钱啊!”

毛泽东的薪金和支出

1955年,中国在苏联和朝鲜的影响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行政级别工资制度。

行政级别被分为1到24级,月工资也是从45元到590元不等,拿最低工资的人,养活五六口之家也不成问题,连同北京的物价津贴,最高的每月可以拿到649.6元。

方案一出来后,毛泽东有些不满地说:“这样不利于大家团结,贫富差距还是要缩小的嘛!”

为此,毛泽东一直拒绝接受最高级别的工资待遇,只同意每月拿400元左右,这年7月,正式实行薪金制度后,毛泽东的工资是404.8元,直到他离世一直都没有变过,而江起初的工资也只有243,直到1968年3月,才调到了342.7元。

毛泽东一家的经济支出,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负责,在有了正式的工资后,李银桥遵照毛泽东的意见起草了一份《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

图|《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

将毛泽东和江青工资的开支分为9个项目,其中包括主食450元、副食品120元、日用品15元、杂支零用18元、房租费49.63元、党费20元、李敏和李讷读书、生活费50元、李云露生活费30元。

从这份计划可以得知,毛泽东和江青的工资合计647.8元,每月计划支出752.63元,工资看来是入不敷出的,上百块的“赤字”靠毛泽东的稿费来贴补,计划递交上去后,江青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圈,毛泽东也作出了“照办”的批示。

从这份计划来看,毛泽东全家一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每年合计不到1000元。除此之外,从毛泽东工资中支出的部分还有:招待私客的费用、给保姆的生活费,给孩子看病的汽车费,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陪他外出吃饭的费用,就连生病后的医药费都是毛泽东自掏腰包。

对于毛泽东与工作人员外出,也有十分明确的开支规定——

七、凡首长需要的一切东西,托当地代办的,必须货款两清;对方不要钱,我们就不收东西。

八、严格认真地执行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通知中的五条指示:不得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公私不分,铺张浪费,不得用任何名义向地方要东西不付钱。

九、除了有病必须及时治疗外,不得提出非必要的特殊的医疗要求。

十、本人生活上遇到困难,需要特殊解决的问题,应该报告领导,统一对外交涉,不得走小路、走后门。

图|毛泽东及工作人员外出开支规定

在一份私人客饭的“备注栏”中,记录了1960年12月陪毛泽东吃饭的家人是75餐,每人按0.8元计算;1961年1月陪毛泽东吃饭的客人是115餐,每人按1元计算。

可见,毛泽东在家中招待客人,并没有混于公款吃喝,而是把家属、客人的陪餐费,全部从他本人的收入中支付。

自1968年起,吴连登做了毛家的管理员,负责毛泽东和江青的工资和家庭开支,还要管江青和孩子们的家务杂事。

据他回忆:“主席家是没有浪费的地方的,一次吃饭时,主席夹起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我说:‘主席,不要了。’可主席却严肃地说到:‘你知道农民吗?农民苦啊,不容易啊,我们不能浪费,这不是一粒米饭的事情,我们要提倡这种精神,要勤俭节约。’”

毛泽东的家规很严,尤其是不让人搞特殊化,他曾说过:“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用的和花的,可要是我毛泽东白吃、白喝、白拿,下边的人就会照着去做,这个国家还有法治理吗?”

就拿党费来说,在毛泽东一家的生活账中,有一份1968~1976年党费账,账簿封面上还有他的一条语录:“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

账簿记了4页半,其中记录的就是这段时间毛泽东和江青缴纳党费的情况,最后一次交党费的登记时间为“1976年9月7日”。

按照0.5%的比例,毛泽东和江青每月应缴纳4元党费,可他一直坚持缴纳20元,远远超出了规定。

图|毛泽东家庭收支表

毛泽东的稿费和用途

毛泽东的收入,除了工资之外,就是他的稿费了。他是书生型的政治家,一生写了很多的书文,这些书文也以各种形式发表出版。

以出版而论,既有单行本、也有选读、选集,称之为“红宝书”的《毛主席语录》,出版印刷更是以亿计,另外,还有一笔可观的外文版权收入。

据李银桥回忆:早在50年代,毛泽东的稿费就已经超过了100万,不过,这笔钱他本人并不经手,而是交由中央特别会计室来管理。

遇上家中不够、重大花销时,经毛泽东同意,也可以从稿费中拨转、开支,他虽然不摸钱,可未经他的同意,任何人是不得动用这些稿费的。

图|毛泽东选集

近些年,曾流传出“毛泽东留有亿元稿费”的传闻,为此,吴连登还专门去找过汪东兴,为此,汪东兴曾公开发言表示:“据我所知,毛主席的稿费就是120万元左右,具体数字可以到中办特会室去查。”

而毛泽东的巨额稿费,主要都花费在了买书、办学校、搞调查、资助他人、“请客送礼”和一些个人开销上了。

毛泽东的一生酷爱读书,也买了很多书,他近10万册的藏书,除了他人赠送外,大部分都是他自己花钱买的。

到了晚年时,他因视力不好,将看的书印成了大字线装本,而这些印书的钱也都是从他的稿费中支付的,一次,他还用自己的稿费印了一批书,给中央政治局委员每人发了一套。

1954年到1957年,为了提高身边警卫员的文化水平,毛泽东创办了一所由他任校长的业余学校。

图|毛主席给战士警卫员讲话

毛泽东还规定警卫战士的三项任务,一是保卫工作,二是学习任务,三是调查工作。

参加学习的共有70多名学员,每人的学习用品,包括课本、笔墨、作业本、字典、堆土,还有请来上课的老师的报酬,全部都是从他的稿费中支付。

在毛泽东的关怀下,课堂从中南海延伸到天南地北的边远村寨,让这些战士们了解到了许多本不了解的知识。回乡探亲的战士,会把家乡的各种信息写成调查报告,作为一篇课堂作业。

在可能的情况下,毛泽东总是会挤出时间来听汇报,一边听战士口头讲,一边看手上的书面材料,对于一些不通的文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他会用铅笔一一改正过来;一边认真批改,一边还给战士讲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

有的战士不会组织材料,有的战士怕字写得不好,打算请别人代写。毛泽东在得知这个情况后说:“不用,大可不必,这样就很好了,以后,你们还是要自己写,我要看你们自己写的。一次写不好不要紧,两次三次,写多了就会看到进步了。”

有时,毛泽东外出调查研究时,不少人只给他看好的,不给他看差的、坏的,为了解到真实情况,他建议从县、专区调一些干部来北京,组成一个另类的“干部队伍”。

一方面这些人担负一定的警卫任务,另一方面回到各地搞调查研究,把调查的结果直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还叮嘱道:“这些人的路费由我来出就好。”

图|毛泽东

至于用稿费资助的,既有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有外地亲友,还有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1950年,15岁的李静远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回国后,毛泽东亲自接见了她,还询问了她的性命和身世。

李静告诉毛泽东:“我本叫李胜利,在我特别小的时候,母亲被敌人杀害了。”

毛泽东听到这句话后,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用极为低沉的声音对李静说:“你妈妈是革命烈士,我的妻子也是,她们对于国家而言都是有功之臣,我们不能忘记她们。你姓李,叫李胜利,我也姓李,叫李德胜,我的孩子也姓李,你也是我的女儿啊。”

毛泽东的这番话,让年轻的李静泪流满面。

一次,李静要给江苏老家的父亲寄钱时,恰好被毛泽东碰到了,毛泽东看了看李静的汇款单,半开玩笑地说:“李静呀,每月给你父亲寄20元,未免太小气了吧?”

李静却不示弱地说:“我每个月工资只有60元,我要读书,要吃饭,给爸爸寄20元还算孝顺!”

毛泽东听着李静的话,一边笑着,一边拿起一旁的笔在汇款单的后面又添了一个“0”。

李静始终记得,那次汇款中短缺的180元,是毛泽东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来的。

1952年10月2日,在给老师毛宇居的信中说:“泽连来信叫苦,母丧未葬,脚又未愈,兹寄人民币三百元以为丧葬治病的费用,不要来京。”最后还说明,这些钱均是自己的稿费,希望他们可以节省一点用。

1972年12月,福建莆田小学教师李庆霖给他写信,反应下乡的儿子生活困难,毛泽东也很快写了回信,还“寄去300元,聊补无米之炊。”

图|毛泽东保存的人民来信

因工作关系,毛泽东还总要请一些人吃饭,除请外国客人外,他一律是用自己的稿费来招待客人的,为齐白石祝寿,他买了不少礼品,花得也是自己的稿费。

湖南老家的亲友,来北京看望毛泽东,他也会亲自吩咐秘书,要负责这些人在北京的所有开销、回去的路费、购买土特产,还有一人一身新衣服,这些钱也从他的稿费中开支。

随毛泽东外出视察的个别人员,有向地方索要东西的情况,他知道后很神奇,严肃批评和处理了这些人,还拿出稿费派人到各地去一一“退赔”和道歉。

与贺子珍分手后,毛泽东也一直关心她的生活,从苏联回国后,贺子珍住在上海,身体一直不太好,毛泽东总是派人四处打听治病良药,随后又让李敏和工作人员给她送去,这些费用同样是从毛泽东的稿费中支出的。

还有毛泽东的一些个人开销,包括抽烟、喝茶、买烟嘴之类的,同样也是用他的稿费来支付的。

图|毛泽东烟嘴报销单

毛泽东的稿费,是他自己动用的,每年不到1万元。早先,他就定下了规矩,儿女们参加工作后,他就不再补贴,原因是:“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1972年,李讷生了儿子,可工资只有寥寥几十元,除了柴米油盐,还有请保姆、买奶粉,无论她怎么省钱,都是入不敷出,为此,从不向父亲伸手要钱的她,只能找到张耀祠求助。

张耀祠在得知李讷的情况后,觉得她的要求很合理,就给写了一张条子请主席批准。

毛泽东在问清楚情况后,不觉有些心疼女儿,说:“不要批了,你说该给多少钱?”

张耀祠想了想说:“这回李讷开销不少,就给几千块吧!”

在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后,吴连登就取了8000元,但没有全部给了李讷,怕她用过头,于是他以李讷的名义存入银行5000元,只给了3000元的现金。

自1976年去世直到1981年,毛泽东的稿费再也没被动过,后来,中央办公厅询问李敏的要求。

图|李敏和李讷晚年珍贵照

李敏说:“我没有什么奢求,要是可能的话,我只想要爸爸原来要给我的那一份。”

不久后,中央办公厅给她送去了8000元现金,一台电冰箱和一台20寸彩电,而毛泽东余下的稿费,一直都由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保管。

62 阅读:16090
评论列表

历史详说官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