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成年人的幸福,是和被沈腾马丽嫌弃的他一样,给自己松绑

水姐聊剧 2024-08-08 21:40:27

看《抓娃娃》时,我在捧腹大笑之余,总感觉到一种若有若无的窒息。

因为影片中的人物,都活得太别扭了。

腰缠万贯的富豪马成钢(沈腾饰),觉得自己没培养好大儿子,就拼命鞭策小儿子。

一定要小儿子考出超越其他人的分数,考上国内顶级学府,才算培养成功。

嫁入豪门的春兰(马丽饰),明明衣食无忧,却还执着于最贵最新的奢侈品包包。

只要能拿到荔枝纹橙色包包,春兰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被老公磋磨到差点崩溃,连一句反驳也没有。

小儿子马继业,在不知道真实家境之前,兴高采烈地要去体校。

不仅因为热爱,更想争得第一,为爸爸妈妈争光。

好好学,好好干,好好打扮,要比其他人考得分更高,赚的钱更多,打扮得更加贵气美丽,才算真的优秀。

这份“永争第一”的观念,从小到大灌输到每个应试教育的孩子耳中,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枷锁。

考到前列,超过别人,才能获得老师和家长的夸赞,收获欣赏的目光。

如果平均分只有50分,那我考55分也没什么关系,哪怕我还有很多知识没学会。

这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想法——只有超过别人,我才值得被夸奖,被爱,我的人生才有意义。

别人太好,就说明我不好。

其实,细看上面这句话,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别人很好,我也可以很好呀,为什么我不能和他各有各的好呢?

可一旦遇到被别人直接比下去的时候,很多人心中会鬼使神差地冒出一句话。

“他怎么这么厉害!我就不行...”

这种微妙的心理,被一个段子说得特别透彻——“既怕兄弟过得不好,又怕兄弟开路虎”。

只要我们存在这种心理,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人群中,会跟别人比较,我们就无法真正松弛下来,始终被那个看不见的鞭子抽着往前走。

但《抓娃娃》中,有一个人跳出了这个枷锁,特别会给自己松绑。

他就是马成钢那个“不成器”的大儿子马大俊。

马大俊不学无术,需要马成钢掏几百万赞助费,才能勉强混个文凭。

马大俊也没人爱,母亲不知所踪,父亲成天围着弟弟转,见到他连一句话都不想多说。

见父亲偏心得厉害,马大俊伤心难过,但他一点也不嫉妒弟弟。

见弟弟邋里邋遢地翻垃圾桶,马大俊没有幸灾乐祸,反而真心实意关爱弟弟,带弟弟吃大餐,帮他洗澡。

明明知道弟弟在学习上很厉害,马大俊也没有为自己的“不学无术”而自卑,也没有拼命学习,想在弟弟的强项上超过他。

而是选择攀登雪山,在另一条路上证明自己。

马大俊从没有在优秀弟弟的映衬下自惭形秽,而是觉得,“你很好,我也不错”。

一旦我们跳出思维的枷锁就能发现,我们并不需要靠拼命变优秀,来获得老师、父母、朋友、家人的夸赞和认可。

我们甚至不需要渴求外界的爱。

我们本来的样子,就值得自己爱自己。

我们的存在,就已经很值得夸赞。

想明白这一点,我们整个人都会松弛下来,不需要时刻紧绷拼命努力,来获得认可。

我们也不需要刻意表现,来争夺爱和关注。

我们持续学习,努力向上,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自身的追求。

当我们真正处于一种安全的心理状态时,就不会因为别人的成绩而陷入“自卑”的应激反应,而是真正为别人的优秀感到高兴。

就像费孝通所说,“人美其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0 阅读:4

水姐聊剧

简介:追热剧,品剧情,分享剧里剧外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