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政府将对华关税飙升至145%后,美国零售业和农业州掀起反对浪潮,股市应声暴跌,迫使特朗普罕见松口,表达希望达成协议的愿望。
美国为何突然求和?中国何以能保持淡定?这场关税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全球贸易角力?
特朗普为何突然怂了
这一反转来得猝不及防,却在情理之中。美国零售业协会就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嗷嗷直叫地发表公开信,警告关税将导致物价飙升,伤害美国消费者。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的股价集体跳水,华尔街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更是直言不讳:这场关税战最终埋单的是美国民众。
农业州的议员们则更为焦虑,他们的选民——那些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农民们——正是中国反制关税的直接受害者。爱荷华、内布拉斯加等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已经开始向白宫施压,暗示如果不解决关税问题,中期选举将面临严峻考验。
145%关税挖的坑自己跳
在这场关税大战中,美国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已达到惊人的145%,而中国对美关税反制则稳步上升至84%。这意味着原本售价100美元的中国商品,如今在美国市场的标价将飙升至245美元,而美国商品在中国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中国为何能如此淡定
中国的淡定并非无源之水。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枢纽,中国的工业体系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全球经济紧密联结。从非洲的基建工地到欧洲的超市货架,从东南亚的电子厂到南美的商贸市场,中国制造的身影无处不在。当特朗普试图撕裂这张网时,受伤的不仅是中国,更是依附这张网生存的全球经济体。
更令华盛顿决策者失算的是,中国的内需市场正在蓬勃崛起。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37%,显示出强劲的消费韧性。如同一个不断扩大的引力场,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锚。
正如一个成熟的棋手不会被对手的每一步小动作所干扰,中国的战略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的关税战,投向了更为宏大的历史长河。而这种长远眼光,恰恰是判断大国兴衰的关键坐标。
关税战背后的大国博弈
历史往往以惊人的相似性重演。当我们将镜头拉远,中美关税战不过是大国博弈的一个缩影,恰如上世纪30年代《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全球贸易战,最终加速了二战爆发。
然而,危中有机。世界秩序的重构虽充满不确定性,却也为各国提供了重新定位的窗口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再是被动适应全球规则的跟随者,而是积极参与规则制定的建设者。从亚投行到数字人民币,从全球治理到气候变化,中国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舞台。
关税战的硝烟之外,是一场关于人类共同未来的思想交锋。是继续奉行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筑起高墙固守一隅,还是打造开放包容的全球化2.0版本?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我们这个星球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轨迹。
结语
但不得不问:在全球化碎片化的今天,各国是该各自为营,还是携手共进?这场大国较量的终局,或许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