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铁路传揭秘香港轻铁

橙子侃侃侃 2021-04-03 14:18:29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也是华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和金融中心。人口稠密的香港,交通是头等大事。在百余年的发展中,铁路为香港交通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铁路运输是香港公共运输系统的重要骨干,香港各类铁路总长度近300公里,覆盖7成香港人口。

与内地不同,香港没有铁路局,因此香港的铁路系统主要是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营运,经营路线包括香港地铁及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

港铁公司亦营运香港唯一的轻铁系统及昂坪360缆车系统 。另外,港岛电车系统以及山顶缆车缆索铁路系统也是香港铁路运输网络的一员。香港的地铁系统闻名遐迩,即使没去过香港的朋友,应该也有所耳闻。但是香港轻铁的存在感就不太强了,然而对于香港西北部郊区元朗和屯门的居民而言,轻铁出行的“生命线”。今天我们带领大家一探香港轻铁的过往。

香港轻铁简介

轻铁是香港唯一轻型铁路系统,高速的无闭塞轻铁系统之一,行驶于新界西部屯门区及元朗区,总长度36.15公里,68个车站。轻铁由九广铁路公司拥有,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为港铁一部分;路线图代表颜色为泥黄色。

轻铁第一期于1988年9月18日通车;时称轻便铁路,英文 Light Rail Transit,简称 LRT;后因配合九广西铁(今港铁西铁线)兴建改称九广轻铁,最后改为现时名称;经过多次扩展,现总长度36.15公里。

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屯门、元朗及天水围3个新市镇。其中以屯门的路段最多,包括多个路轨的循环;元朗方面则有一条依青山公路及一条伸延往天水围的路轨;天水围则有2个围绕的路段。现时轻铁系统共有68个车站,当中有4个车站和西铁线连接。轻铁由九广铁路公司建造及初期经营,属九广铁路系统;于2007年12月2日两铁合并起租予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成为港铁一部分。轻铁的代表颜色,两铁合并前为橙色,而两铁合并后则改为泥黄色以避免跟前地铁东涌线混淆。

由于路轨分支多,并非单纯直线,轻铁班次设计成多组路线,方便乘客到达目的地。乘客必须登上正确路线列车方能到达目的地,有时要转车方能到达,这跟巴士有点相似。轻铁现时共有12条路线(包括一条只在繁忙时间行走的路线),大部分车程都最多只需转一次车即可完成。轻铁每日运作19小时,车队现有140辆轻铁列车。

轻铁发展史

早于1970年代发展屯门新市镇的时候,香港便已预留空间以兴建铁路。1982年,政府邀请拥有香港电车有限公司的九龙仓集团建造及营运铁路系统。该公司最初表示有兴趣兴建这条铁路,并打算以双层电车的形式行走,但最终表示因九龙仓集团及香港政府无法在分帐问题上与易地营运协议达成共识,而决定退出计划。

于是政府邀请当时刚成立的九广铁路公司建造此铁路系统,该公司最终于1984年中,决定接纳并研究。轻便铁路系统于1985年7月14日正式动工。

轻铁系统第1期于1988年9月18日正式通车,通车初期的多数路段均于屯门区,只有一条路段沿青山公路通往元朗。路线方面,只有3条路线于屯门区内行走,路线覆盖部分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

1993年6月1日,由于受到当地区议会的压力,在九铁的同意下,政府取消部分限制,容许来往屯门至市区及元朗至市区的巴士路线自由上落乘客及增设分段收费,轻铁及区内巴士路线开始有限度的竞争。

随着社会发展,郊区对铁路的需求越来越大,轻铁也多次扩建。轻铁系统的第一次伸延支线位于屯门东北部及南部。令轻铁服务更多居民。这是1986年香港轻铁系统扩展研究发表报告后,首批落实的支线。

第2次的兴建支线则位于天水围新市镇。天水围本来只是一片渔塘,但于1980年代起开发为新市镇。由于人口增长,加上长江实业在天水围发展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庄,对交通需求亦随之增加。九广轻铁决定于青山公路主线塘坊村站附近的灰沙围,兴建一条新支线通往天水围。

对于屯门及元朗的居民而言,轻铁系统一直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直至西铁线于2003年12月20日通车后,其地位才有所变动。九铁公司把轻铁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于区内接驳西铁的交通工具。是次变动不单把路线重组,亦于天水围新市镇内再新增两段支线及11个车站,使天水围的轻铁网络形成两个环。虽然这次变动相当大,可是九铁公司以未符合成本效益为理由,没有添置新车卡,使轻铁车队在繁忙时间“应接不暇”,受到居民指摘。而不少其他地区的车厢都被调往天水围应付需求,有拖卡的列车减少,车厢更见供不应求及挤迫。

天水围

2007年12月2日,九广铁路与香港地铁合并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轻铁所受的影响相对轻微,只有车站及车厢标志被更换,至于车费、转乘规则等暂时都维持不变。虽然合并带来铁路车费减免,但轻铁系统并不包括在内,因而在区内受到居民指责,而2008年9月28日开始提供的学生乘车优惠则例外。

2 阅读: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