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要亲自参与玄武门之变?为何要当场除掉自己的亲兄弟?只因李世民的势力太小

凡人看青山 2023-09-22 08:18:00

唐太宗李世民,如果学过中古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绝对是中国历史长河上不能缺少或者说是谈历史的时候绝对绕不过去的存在,毕竟大唐盛世就是从人家这开始的,而后来以唐人代表中国的先河也是从这开始论的。

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第一人CEO,但他绝对是唐朝最有作为,也是最有魅力,同时也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无论是李渊造反之前,李世民的各种战略眼光;还是李渊造反后,李世民领兵打仗,又或者是平定隋末唐初的割据政权;甚至是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的政治作为,李世民干过的事随便拿出一件就够有些皇帝吹一辈子的了。但李世民亲自参与的玄武门之变,绝对是李世民生平污点。

那么有个问题就始终避不开,玄武门之变过程中,李世民虽然亲身参与,他到底是为了权利而枉顾亲情,还是如赵匡胤一般被下属亲信推动所为?李世民明明可以幕后指挥为何要亲自下场参加玄武门之变?

虽然近年来很多的文章都在替李建成翻案,其大意是李建成是个有作为的太子,在李渊称帝前后对李渊的帮助颇多,如果当上皇帝也能是个好皇帝,重要的是李建成并不是贪淫好色之徒,所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就是为了解决掉自己的直接政敌。

虽然很多史书都说李世民是被李建成、李元吉多次构陷,没有办法才如此下策,但既然李世民是政变的最终获胜者,那么很多史书的真实性都有待商榷。

因此,要判断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心理转变,首先要了解当时李世民的境况。

李世民可以说的上是天纵之才,17岁就开始崭露头角,在李渊起兵前后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尤其是在李唐兵马南征北战中,李世民就是大唐的军神,率领麾下兵马讨伐薛举父子、大败刘武周政权、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势力。虽然还有其他几路将领,但要是说李唐的半壁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肯定不为过。

鉴于李世民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唐高祖李渊认为以往的任何官职都不足以匹配李世民的赫赫战功,于是破天荒的将其封为天策上将,不说这个官职代表的权利,就是这个名号听起来就不得了,天策+上将,确实表现出了李世民的盖世功劳,但这也意味着李渊和李建成的忌惮。

李渊深知李世民在起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617年攻下大兴城后,李渊自封大丞相、唐王,封李世民为京兆尹。而京兆尹大家都知道,作为首都地区的一把手,其政治意义非同凡响。譬如我们都知道北宋的开封府尹包青天,而在真实历史上能当开封府尹的都是太子或者未来的皇帝。所以,当李渊封李世民为京兆尹的时候,其传达出的政治意义其实是——好好干,未来你有机会当皇帝。而李世民后来之所以百战百胜且始终服从老爹李渊的指令,其中未必没有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未来接班的打算。

反观李建成,他虽然也有一些功绩,但在战争年代,没有领兵作战的功劳傍身,始终是个短处,但他因为是李渊长子,长期跟在李渊身边治理朝政,所以在朝廷上也是有自己的政治势力集团的。李渊在大唐征战前期,他属意的太子当然是李世民,但在大唐逐渐平定四方割据后,李渊又属意嫡长子李建成,这里边未必没有朝廷中李建成文官集团的干扰。

李建成当了太子之后,李世民还在外边继续征战,而建成最缺少的就是战功,你说李建成是不是得忌惮李世民。

同样的,李渊虽然是李世民的爹,但李世民犹如军神附体,且手下兵精将猛,万一有一天想当皇帝了,振臂一呼,李渊的皇位还没热乎不就得拱手让人了?所以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未必没有让李建成牵制李世民的意思。

所以,在玄武门之变前,看似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在争夺皇位,但其实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间的权力倾轧、互相制衡。

李世民被李渊和李建成忌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下战将颇多,唐初有名的文官将领几乎都能算是李世民的嫡系,譬如武将中邱行恭、殷开山、刘弘基、秦叔宝、程咬金、侯君集,例如文官中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都是李世民集团的骨干,关键是文武兼备,称天策府是小朝廷也不为过。

既然天策府都成为小朝廷了,那这些猛将名臣最开始跟着李世民也许是为了能够平定天下,但等天下平定的差不多了,这些人肯定就会想着自己的前途。如果李世民只当个天策上将,那他们这些人永远都是天策府的嫡系,日后一旦李建成当了大老板,要么拿他们开刀,要么让他们对李世民开刀,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他们所希望。反之,如果李世民当了皇帝,那天策府的文官武将就都是皇帝的旧臣,也都是从龙的功臣。所以,在李世民称帝这件事上,天策府的文官武将是与李世民能始终保持在同一利益目标的。

其次,李世民这些文官武将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人,也代表着关中门阀集团的利益,譬如程知节就是清河崔氏的女婿。而这些关中大族既然如此的支持李世民,当然是希望李世民当皇帝,所以这些氏族们也是支持李世民的,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氏族的力量,即便是一百年前的民国时期,地方氏族也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当时的氏族几乎都是财力和影响力的代表,说的之观点,基本上有点文化的人才(包括文官和武将)都是出自这些大家族,因为平民子弟能接触到书籍的机会都很少。

最后再说一下李世民个人,从血缘亲情角度,李世民对于政变肯定是心存犹豫的,毕竟李世民征战之后,手下正是兵精将猛的时候没有动手,就是因为他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想法,要么是想着兄友弟恭,要么是想着李渊能够回心转意传位于他。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李世民手中的权利逐渐缩水,手下的猛将和精兵也被逐渐肢解,关键是大哥李建成却逐渐力量增强,你要说这不是在老爹李渊默许下,李世民才不会信。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如果不反抗,最终的结果要么是李建成先动手干掉他,要么是李建成顺利继位后干掉他,无论是哪一种,这都不是李世民和其所代表的势力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对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下属和背后势力肯定是推手,但李世民自己也是乐于见到这种情况的,因为他发动政变就等于自救,不动手就等着被杀,所以对于此次行动我相信李世民是全程主动参与并推动的。

按理说,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既然已经安排了尉迟敬德这样的猛将,为何还要亲自出手呢?毕竟不亲自出手,总还有一些说辞上的转圜余地。而李世民亲自出手,其目的就一个——斩草除根。虽然李世民是天策上将,但被限制在长安后,手下的实际兵马被极大削弱,只剩下一些武将在天策府听令,也就是说当时的形势是李建成势大,而李世民手上可用之兵却不多,对于政变虽事先谋划却无绝对把握。李世民知道手下的将领肯定支持自己政变,但在政变过程中大家也会尽量避免一件事——当场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毕竟这是李家的家事,他们这些当下属的要是把老板的哥哥弟弟直接做掉,恐怕老板日后有一天想念哥哥弟弟,再把他们灭口了,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当时在长安已经有了较为强横势力,一旦有人举着救李建成或者李元吉的旗号造反,又或者李渊为两个儿子求情日后留下隐患,李世民就必须当场解决掉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唯有自己亲自上场,如此才能让参与行动的诸将知道自己的决心。况且在当时天策府兵力紧缺的情况下,李世民亲自上场也能更加的鼓舞手下士气,最直白的说法,李世民的人马在政变中不占优势,他不得不下场。

在宣武门政变过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被当场格杀,就是不留后患。甚至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儿子也都一并处死,可以说下手就不留余地,其原因便是摧毁李建成、李元吉两人手下兵马的意志。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得知李建成二人出事,其手下的将领立刻领兵营救,攻势甚猛,如果不是及时高举二人的人头以削弱对方兵马气势,李世民很可能会死在后来的反扑中。

而李世民之后能够顺利逼迫李渊退位,一个原因就是李渊得知李建成、李元吉都已被杀,李家再无其他可用子嗣,这时候也就没什么想法了,所以心灰意冷之下没了念想,也就退位了。

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虽然在形势上迫不得已,但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其实相当主动的,甚至可以说思虑周全,虽然现场射杀亲兄弟有违人伦,但其结果却将一场政变的后果控制在了最小范围。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是深得兵法之精髓。

2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