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画题]陈安明山水画(012)写意精神

艺韵阁 2022-01-12 15:13:13

陈安明,又名安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等个人画集。

1,青山绿水去无声58x58

陈安明,传统山水画实力派画家。1984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9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届展获得铜牌奖, 1999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和全国第十四届新人新作展,200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作品入选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客船58x58

陈安明,从2009年至今,先后10余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凤凰岭书院等机构研修学习师从龙瑞,得到龙瑞、王鲁湘、程大利、姜宝林、张立辰、许钦松、刘曦林、霍春阳、曹建华、张桐瑀、韩国栋等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化学者的指导,遵循龙瑞先生"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理论,研习宋元、明清山水画经典,师古人、师造化,不断精进。从陈安明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山水画传统笔墨、开合、气韵等等语境的亲切,也可以看到黄宾虹的“浑厚华滋”艺术审美的高度,也感受到笔墨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的灵性。

近年来,陈安明先后在北京荣宝斋、珍宝艺术馆、山水艺术馆举办个展,他的画是北京琉璃厂的硬通艺术品。在广东、江苏、陕西、新疆等地举办“浑厚华滋”全国巡回展,每一场巡回展览,还邀请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的专家学者,举办陈安明山水画研讨会,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

3,远川63x32

[每周画题] 陈安明山水画(012)写意精神

“写意精神”通过“寓意于物”“寄乐于画”,实现 “畅神”。元时夏文彦《图绘宝鉴》,其中说:北宋僧仲仁画梅“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于汤垕《画鉴》中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在南朝宗炳的“畅神”,唐朝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石涛说:“画者从于心者也。”在文人画发展后,写意画成了主流。根据以上简要疏理可见,写意是中国画的方法论之一。其中文人山水画强调以书入画的艺术主张,强调诗书画的结合,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更具美学价值和更富有民族特色。

4,云帆58x58

写意精神的方法是“书写性”

“书写性”是在用笔用墨中,笔触的运动感与连续性。在运动轨迹中实现刚柔、方圆、虚实、轻重、干湿、疏密、聚散等对立因素的统一,既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笔墨书写的抽象美。传统山水画如同书法笔笔相生,是古人历代传承高度提炼的程式转化的结晶。清代大畫家惲南田說:“有筆有墨謂之畫。”荊浩曾言:“吳道子有筆無墨,項容有墨無筆,吾當采二子之長。”五代畫家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到作畫的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 “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元代赵子昂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 这些笔墨的书写观“笔墨相融”、“笔精墨妙”是写意追求的最高理想。

5.枫桥夜泊70x48

写意精神的中心是“立意”

笔精墨妙离不开书写中形成的意境和意趣中的神满意足,“意”是指意识、精神。明代徐渭题画诗“不求形似求生韵”,明代王世贞《艺苑危言》说元代高彦敬等“直以写意取气韵”。 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一:“有山林逸趣者,多取写意山水,不取工致山水也。”。《郑板桥集补遣》曾表白:"近代白丁(民道人)、清湘(石涛)或浑成或奇纵,皆脱古维新特立。近日禹鸿胪(之鼎)画竹,颇能乱,甚妙。乱之一字,甚当体任。"宗炳的“畅神”,王微的“纵情”, 至明清兩代以沈周為代表的“明四家”至清初,“四王”之“青藤白陽”以 “形神兼備”“情景交融” 的立意。清人蒋士铨评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蔬花见姿致。苏东坡提倡书法绘画“尚意”,作画“不求形似”,重视立意并通过诗歌来点题。立意是写意精神的中心灵魂。

6.远影81x71

写意精神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形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笔墨相融、笔精墨妙”“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等词语来概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写意精神”是中华民族内在品格的凝结,是追求“大美”的情怀,它涵盖了中国美学中“意象”、“意趣”、“传神”、“畅神” ,追求着笔简意深、气韵生动的“意境”情、景与境的“天人合一”。“写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是承续不断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审美的脊髓,是审美理想的精神升华和艺术表达,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持续发展、前行的艺术哲学之根基。(文/志实)

【陈安明山水画艺韵阁书画院作品展】

7,片片帆300x33

8,千里潮平63x32

9.江南烟雨52x54

10,高隐图70x48

11,江风渔火95x94

12,山叶红120x40

13,轻舟98x40

14,江风136x69

15,春水如染136x69

16,复山雨过178x96

17,行云135x34

18,飞流136x69

19. 好风吹送落花来136x34

20,暖春136x69

21,江晚水烟59x39

22,千岩溪涧139x68

23,水去无声105x70

24,岩壑清音166x96

25,摇荡一江春136x69

26,苍山如海166x96

27,晚霞244x124

28,笔墨春秋800x4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