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70%伴有心血管病变或伴有严重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十分隐匿,帮助糖友认识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够延缓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结局至关重要。
0 1 什么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在糖脂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广泛而严重的损害,主要包括糖尿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0 2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症状有哪些?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很多时候症状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很容易被忽视。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患者出现症状时可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心悸、恶心、乏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此外,糖友还应警惕以下症状:
1.心率增快 糖尿病早期对迷走神经造成损伤,而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因此心率会有加快的倾向,常大于90次/分钟。但这种心率增快比较固定,并不会受到活动或休息等条件的影响。
2.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血压调节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损,中晚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者从卧位到站立起来时,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同时还有头晕、心慌、大汗、看东西模糊等不适感,甚至晕厥或休克。
当糖友出现以上两个典型症状时,即便没有胸闷、胸痛等,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0 3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危害有哪些?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患者最需要注意的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这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普通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心绞痛,及时发现与治疗后,并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患者中常存在心脏自主神经损伤,痛觉传入神经功能减弱,可能会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即在没有疼痛或仅有恶心、头晕、呕吐、乏力等一些非心脏指向性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心肌梗死,这容易延误病情救治而威胁糖友的生命安全。
此外,糖尿病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男性约为1.5倍,女性约为3倍,并且存在病情重、预后差、易复发的情况;而复发心肌梗死者预后更差,易发生心跳骤停,造成猝死。
4 糖友应如何防治心血管病变?一旦确诊2型糖尿病,糖友即应着手防治心血管病变,增强保护心血管病变的意识。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为保护好心血管的健康,糖友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血糖控制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关键,要做到定期监测血糖,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应低于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同时避免低血糖。老年患者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宽松,空腹血糖可在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8~10毫摩尔/升。
2.血压控制 严密监测血压,当血压在130~139/80~89毫米汞柱时,需调整生活方式,目标是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3个月不能达标或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药物治疗。
3.血脂控制 对于糖友而言,血脂控制的目标较普通人更为严格,需根据糖友的年龄、糖尿病病史等因素对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不同危险级别的糖友血脂控制目标不同。糖友可通过饮食控制、适度运动和药物治疗,保持合理的血脂水平。
4.抗血小板治疗 糖尿病患者血液黏滞度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促进冠心病的发生。糖友应按医生建议使用抗凝药物等进行长期治疗,控制相关指标。
5.饮食控制 选择低脂、低盐、低糖的健康饮食,严格限制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6.合理运动 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7.管理体重 合理控制体重,糖友应将BMI(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24以下,避免超重和肥胖,减轻心血管负担。
8.戒烟酒 避免吸烟和饮酒,烟草和酒精都是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9.定期体检 糖友应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的评估,包括心电图、血压监测、心脏彩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等,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心血管病变并及时治疗。若出现明显的心律不齐、血压降低、恶心、呕吐、疲乏和其他不能解释的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0.注意并发症 及时发现和处理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
11.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减轻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有助于心血管病变的健康管理。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隐匿,危害性大。糖友们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健康生活,定期进行心血管筛查,降低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作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 王岩 杨龙艳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主任医师 赵冬 编辑 || 颜红波